摘要:一张图看懂区块链政策1.图解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这么火,都开始影响到我的生活了,不想了解也不行了的样子,今天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区块链。本文结构:...
一张图看懂区块链政策
1. 图解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这么火,都开始影响到我的生活了,不想了解也不行了的样子,今天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本文结构:
和它的名字一样,
区块链是由一组块组成的链,
块是包含信息的信息块,组成的链也就包含了信息。
区块链技术最早是在1991年由一群研究人员研发,用来给数字化文档打时间戳,使得这些文档不能被篡改。从那之后就基本上没有再发挥其他作用,直到2009年,中本聪采用区块链技术创造了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
一条区块链,就是一个对所有人完全公开的分布式账本,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属性: 一旦某些数据被记录到一条区块链中后,那么数据就很难再被改变。
来看一下 一个区块(block)的组成:
每一个区块包含了 一些数据,这个区块的哈希值,以及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 。
区块中所保存的数据与区块链的类型有关,例如,比特币区块链中的区块保存了相关的交易信息,包括卖家,买家,以及交易比特币的数量。
每个区块包含了一个哈希值,哈希值用来标识一个区块和它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并且它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一旦某个区块被创建,它的哈希值就相对应的被计算出来了。如果改变区块中的某些内容会使得哈希值改变, 如果一个区块的指纹改变了,那它就再也不是之前的区块了 。
区块中包含的第三个元素是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这个元素使得区块之间可以形成链接,并且能够使得区块链十分的安全。
假设我们有一条区块链包含3个区块
每个区块包含了一个自己的哈希值以及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
3号区块指向2号区块,2号区块又指向1号区块
1号区块有点特殊,它不能指向前一个区块,因为它是第一个
我们把1号区块叫做 创世区块 。
现在假设我们篡改了第二个区块
这将导致第二个区块的哈希值改变
接下来这就会导致3号区块以及3号区块连接的所有的后续区块变得非法
因为现在它们存储的前一个区块号的都变得非法
所以 单独改变一个块,将连带性地致使后面的所有内容都变成无效 。
但要 防止篡改,只有哈希是不够的
因为现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足够强大,并且能够每秒计算成千上万的哈希值
这样你完全可以篡改一个区块并且重新计算其他的区块的哈希值,使得你的区块再次变得合法。
所以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区块链还采用了一种技术,叫做工作证明
这是一种减缓新区块创建过程的机制
在比特币区块链中,大概需要花费10分钟来完成所要求的工作证明,并且添加一个新的区块到区块链中
这个机制使得区块链的篡改更加困难
因为 一旦篡改了一个区块,就需要重新计算所有后续的区块的工作量证明 。
所以 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主要来自于哈希值以及工作量证明机制 。
区块链还有一种机制来 保护自身的安全性,那就是分布式
相对于用一个中心化的实体来管理区块链网络,区块链采用的是一种 peer-to-peer网络,并且所有人都可以加入
当有人加入这个网络时, 他就会得到整个区块链的复制
这个人就可以以此来验证是否所有的区块还是合法未篡改的,也就是不同的节点也可以借此互相验证。
当某人创建了一个新的区块时,
这个新的区块会被发送给网络上的所有人。
每个人再验证这个区块以确保这个区块没有被篡改过
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被检验正确之后,那么每个人才能把这块新的区块加到自己的区块链上
我们可以称之为, 网络上的所有人达成了“共识” 。
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达成共识
他们认同网络中哪些区块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
那些被篡改过的区块将会被网络上的其他用户拒绝
所以, 要成功篡改一个区块链,你需要篡改区块链上的所有区块
重新完成每个区块的工作量证明,并且控制区块链网络中超过50%的用户
只有这样,你篡改的区块才会被所有人承认
可以说, 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例如后来的一个技术改进,叫做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 是一些存放在区块链上的简单的程序
它能基于合约内所记载的条件自动执行, 只要条件成立,依照合约自动完成交易
例如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自动化比特币交易。
学习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o_EIwHSd4
2. 促进区块链发展的政策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10月25日,国家领导人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将区块链列为自主创新技术重要突破口。
此后的19天内,各地地方政府共出台了44条鼓励区块链发展的相关政策,涉及20个省份。
政务、医疗、金融和智慧城市,都成为了地方政府最为看重的区块链落地领域。
在积极推进区块链落地的过程,各地政府也在试图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比如说,在山西,能源便成为了区块链落地的重点领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3. 什么是区块链最通俗易懂的解释
最近几年区块链非常火,关注度和曝光度持续上升,国内众多巨头公司纷纷张开双臂拥抱,把区块链当做互联网时代的伟大颠覆性创新,一窝蜂研究怎样把区块链变成自己抢占商业先机的工具。
那么,区块链技术究竟是什么呢?分开看每个汉字都认识,但是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针对大家觉得神秘无比的区块链,现在有了一个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方式。
什么是区块链?我们首先用大家都爱谈的恋爱,举个简单的例子。
建立一个简单的区块链模型,那么在这个区块链模型里面谈恋爱将会出现以下情况。
未来所有适龄男女恋爱,结婚的承诺全过程都被其他所有适龄男女共识,两个人在一起发生的所有故事就会形成区块。
其他所有男女就是链,如果有第三者来插足或自身违背另一半,其他人都能看到,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对象了。
区块链准确的说就是“全中心”体系,就是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是中心。
试婚男女谈恋爱,晒朋友圈,秀恩爱,承诺相爱一生一世并被其他所有适婚男女所知就是区块链的应用。如果有一天某一方违背诺言,不要以为删除照片就有用,因为桩桩件件都被所有适婚男女记录在案。
不可删除,不可更改,这就是区块链技术。
若将此技术应用至商业领域,其对商业环境的“净化”效果将可想而知,这也就解释了区块链技术为什么这么火。
互联网进入生态时代,其应用已渗透到金融服务、物联网、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区块链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发展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联网、秩序互联网转型,其以共享经济与价值链接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商业”模式,将催生大量的跨机构新型创新合作场景,构建起以区块链技术为虚拟中心的新产业生态系统,将对经济社会治理、产业变革与创新产生颠覆式影响。
在此基础上,草流公社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草信,草商,草岛,草爱项目,由创始节点、机构节点、合伙人节点、一级节点、二级及以下节点、普通会员构成全新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勾勒了一个完全符合当今国家政策,又能让用户有机会参与区块链技术的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工作得到草币,用户得到的草币可以兑换草信CT、也可以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实现草币的流通与升值。
这是第一个应用于实体产业生态系统的区块链技术,更是中国特色金融思想根据中国国情深度切合商业金融环境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传统商业金融体系进行去中心化重构的历史性创新。
4. 【区块链思维导图】002:比特币
在这里,杰Sir为你送出第002张区块链思维导图:002比特币~
下面是比特币的相关内容简述:
比特币(英语:Bitcoin)是一种去中心化,非普遍全球可支付的电子加密货币。比特币由中本聪(又译中本哲史)(化名)于2009年1月3日,基于无国界的对等网络,用共识主动性开源软件发明创立。截至目前2018年2月12日,比特币是目前市场总值最高的加密货币。【1】
为什么会产生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呢?或者说,比特币为什么会广受大众的欢迎,从极客圈的潮流玩意逐渐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投资之中??
有观点认为,比特币的问世是人们憎恨商品经济中国家主权货币超发、以及货币政策干预、向往礼物经济中社区共识货币自主的结果。相信大家都会对于“通货膨胀”的问题深有感触吧?
查阅资料可得: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2】
在中国,我们可以用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左右,“万元户”都是很厉害的富翁了;而过了30多年后的今天,估计要到亿万资产的级别才能算得上“富翁”了吧?? 而这上千万倍的差距变化,背后就是因为货币超发而造成的货币贬值大问题 。
中本聪对于这种“通货膨胀”类的问题可谓是深恶痛绝的。于是,他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基于对技术的信仰和自由货币主义的信念,提出了区块链技术系统;并且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创造了比特币 。
有趣的是,中本聪创造了比特币系统的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并附有一句“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而这句是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文章标题。
至此,人们自主发行货币系统的大胆尝试开始启动,而一旦启动了的试验车轮,便很难被阻挡下来。后来,比特币历经了不断的迭代发展,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硬分叉币种。
资料显示:
当然,比特币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黑客们会攻击比特币的交易网站;而很多的犯罪组织也会利用比特币进行非法的交易;甚至很多人至今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庞氏骗局”。
另外,名人大咖们对于比特币的褒贬也是不一的,资料显示: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保罗·克鲁曼,认为“比特币是邪恶的”,发表了若干对于比特币的看法。
美银美林利率与外汇研究全球主管David Woo 认为“比特币能够成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并且成为传统货币交易的有力竞争者”。。。【3】
比特币到底是如何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过,杰Sir觉得: 对于不清楚的新事物,在我们轻易地做下判断之前,不如先主动去学习去了解它吧。而学习比特币,先去了解比特币的白皮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论 。
杰Sir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曾经写到过比特币的官方白皮书解读,欢迎大家查看:
题目:【说数字货币】比特币白皮书解读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TA2NDM1NA==&mid=2247483713&idx=1&sn=&chksm=5c761a#rd
总的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区块链、比特币等新事物,必将会在未来展现出它们巨大的能量!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与见证者,大家赶紧去学习、去了解区块链的世界吧!!!
注:
【1】摘自维基网络:比特币
【2】摘自网络:通货膨胀
【3】摘自维基网络:比特币
5.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先说一些基本概念。
网络称,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使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是由密码学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块。
我们试图将“区块链是什么”翻译成“人类语言”。
该定义提到了区块链3354“分散数据库”的本质。这与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在存储、更新和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
集中式数据库可以被认为是这样的形状:
比如我要用支付宝给淘宝卖家付款,从我赚钱到他收到钱的所有数据请求都会由支付宝集中处理。这种数据结构的好处是,只要支付宝对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负责,其他人就可以无条件相信,不用担心;坏处是,如果支付宝出了问题,比如被黑,服务器被烧,出现内奸,公司跑路(当然以上可能性极低),我们支付宝里的余额明细等信息都会混乱。
然后有人认为这种小概率事件可以用任何技术手段来规避单个风险,把数据不仅仅交给一个中心化的机构。例如,每个人都可以存储和处理数据。
数据库结构可能如下所示:
这张图是“分布式数据库”的结构示意图。每个点都是一个服务器,他们都有同等的权利记录和计算数据,信息点对点传播。乍一看确实可以抵御某个节点崩溃带来的风险,但直观上也非常混乱低效。我的信息谁来处理,结果谁说了算?
这时,区块链定义中的“共识机制”就发挥作用了。共识机制主要“规定”以下事情:收到一个数据请求,由谁来处理(需要什么资格);谁来验证结果(看他有没有处理好);如何防止加工者和检验者相互勾结等。
当一个“规则”被制定出来时,有些人可能喜欢被质疑。为了形成更强的共识,除了让规则更合理之外,也要更有吸引力,让人们有兴趣和动力参与到数据处理的工作中来。这就涉及到公链的激励机制。当我们稍后讨论区块链的分类和数字货币的作用时,我们将再次开始。
当我们把一笔交易交给一个分布式网络的时候,还有一个“心理门槛”:能处理信息的节点那么多,我一个都不认识(不像支付宝,万一伤害到我,我可以去找它打官司)。他们都有我的数据,我凭什么相信他们?
这时,加密算法(区块链定义中的最后一个描述性词语)登场了。
在区块链网络中,我们发出的数据请求会根据密码学原理被加密成接收方根本无法理解的一串字符。这种加密方返竖式的背后是哈希算法的支持。
哈希算法可以快速将任何类型的数据转化为哈希值。这种变化是单向不可逆的、确定的、随机的、防碰撞的。由于这些特点,处理我的数据请求的人可以帮我记录信息,但他们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至此,介绍了分散式网络的工作原理。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细节。前面的示意图是一张网。滑轮和链条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区块链?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知识点:
前面这张图其实是一个“宏观”的数据库透视图,展示了区块链系统处理信息的基本规则和流程。而具体到“微观”的数据日志层面,我们会发现账本被打包、压缩、胡世核分块存储,并按时间顺序串在一起,形成一个“链式结构”,像这样:
图中的每一个圆环都可以看作是一块积木,许多链环扣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块链。块存储数据,这与普通的数据存储不同:在区块链上,后一个块中的数据包含前一个块中的数据。
为了从学术上解释块中数据的每个部分的字段,我们试图用一本书来比喻什么是区块链数据结构。
通常,我们看书,看完第一页,然后看第二页和第三页.书脊是一种物理存在,它固定了每一页的顺序。即使书散了,也能确定标有页码的每一页的顺序。
在区块链内部,每个块都标有页码,第二页的内容包含第一页的内容,第三页的内容包含第一页和第二页的内容.第十页包含前九页的内容。
就是这样一个嵌套的链条,可以追溯到最裤掘原始的数据。
这就引出了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属性:可追溯性。
当区块链中的数据需要更新时,即按顺序生成新的块时,“共识算法”再次发挥作用。这个算法规定,一个新的块只有得到全网51%以上节点的认可才能形成。说白了就是投票,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产生。这使得区块链上的数据很难被篡改。如果我要强行改变,要贿赂的人太多,成本太高,不值得。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
区块链给人信任感的另一个原因是有“智能合约”。
智能合同是由计算机程序定义并自动执行的承诺协议。它是一套由代码执行的交易规则,类似于目前信用卡的自动还款功能。如果开启这个功能,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到期银行会自动扣你欠的钱。
当你的朋友向你借钱,但不记得还了,或者找借口不还了,智能合约可以防止违约。一旦触发了合同里的条款,比如什么时候该还钱了,或者他的账户里有了额度,代码就会自动执行,他欠你的钱不管他要不要都会自动转回来。
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区块链技术主要是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可追踪,代表了更多的安全和去信任。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冗余和低效,需要很多节点认同规则,积极参与。
“烘干”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野史,区块链的正史。
一项新技术经常被用来为某项任务服务。
或目标而生。那么区块链最初是被用在哪里,又是谁先想出来的呢?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2008年。
9月21日,华尔街投行接连倒下,美联储宣布:把仅存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改为商业银行;希望可以靠吸储渡过金融危机。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8天之后,也就是2008年的11月1日,一个密码学邮件组里出现了一个新帖子:“我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需第三方信托机构。”帖子的正文是一篇名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署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
论文以较为严谨的逻辑阐述了这套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设计,先是讨论了金融机构受制于“trust based”(基于信用)的问题,再一步步说明如何实现“无需第三方机构”,并精巧地解决掉前人遗留下来的技术问题。
两个月后,中本聪发布了开源的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并首次挖出50个比特币。产生第一批比特币的区块被称为“Genesis block”(创世区块),创始区块被编译为0区块,没有上链。中本聪用了6天时间挖出这个块。这也在bitcointalk论坛中引发讨论,比特币的“信徒”们联想到了圣经中,“神用六天创造天地万物,便在第七日歇工安息了”。
虽然论文中并未出现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token(通证)、economy(经济)等概念,但中本聪详细解释了区块(Block)和链(Chain)在网络中的工作原理。于是,便有了区块链(Block Chain)。
这篇论文,后来成为了“比特神教”的“圣经”,技术成为信仰的基石,开发者文档成了“汉谟拉比法典”。
之后,比特币通过交换披萨实现首次现实场景的支付、被美国政府封锁账户的维基解密依靠比特币奇迹般地生还、中本聪的“放权”与退隐、真真假假的现身和辟谣等等一系列传说,融合了后人的期许、想象和投机,成为了“圣经故事”。
也有人并不满意“旧约”中描绘的世界,另起教派,将教义写入白皮书,在比特币之后的十年中,讲述着他们的信仰故事。就像66卷圣经的写作跨越了1500年,又经过2000年的解读,基督教分化出33000个枝丫。
CoinMarketCap显示,数字货币种类已超过4900种,数字货币整体市场规模近1.4亿元。比特币仍以66%的市占率领跑整个数字货币市场,近期价格在7200美元/枚附近徘徊。
这么多的币种有着不尽相同的功用,又被分成不同的类别: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定位在“数字黄金”,有一定的储值、避险特性;以以太坊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成为了其网络系统中的“运行燃料”;以USDT、Libra为代表的稳定币,因其低波动,有着良好的支付性;以DCEP为代表的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一定程度上取代M0,让商业机构和普通百姓们在没现金又断网的时候,也不耽误收付款。
可见,区块链技术发展10年,最初和最“大”的使用就是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也成为了参与者们维护公链的诱人奖励。
那么在数字货币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用在哪里呢?
让我们再回忆下什么是区块链的本质——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和相应的一些特点:可追溯、公开、匿名、防篡改。那么理论上,传统的、用得到中心化数据库的场景,都可以试着用区块链来改造下,看看是否合适。
下面,我们来聊几个成功落地了区块链的行业和场景:
区块链可以通过哈希时间戳证明某个文件或者数字内容在特定时间的存在,为司法鉴证、身份证明、产权保护、防伪溯源等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
在防伪溯源领域,通过供应链跟踪区块链技术可以被广泛使用于食品医药、农产品、酒类、奢侈品等各领域。
举两个例子。
区块链可以让政务数据跑起来,大大精简办事流程
区块链的分布式技术可以让政府部门集中到一个链上,所有办事流程交付智能合约,办事人只要在一个部门通过身份认证以及电子签章,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处理并流转,顺序完成后续所有审批和签章。
区块链发票是国内区块链技术最早落地的使用。税务部门推出区块链电子发票“税链”平台,税务部门、开票方、受票方通过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加入“税链”网络,真正实现“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秒级开票、分钟级报销入账,大幅降低了税收征管成本,有效解决数据篡改、一票多报、偷税漏税等问题。
扶贫是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落地使用。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
也举两个例子。
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指导的 eID 网络身份运营机构正与公易联共同研发“数字身份链”,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根,基于密码学算法签发给中国公民。投入运行以来,eID 数字身份体系已服务 1 亿张 eID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缓解了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滥用和隐私泄露的问题。
Odaily星球日报整理的在网信办备案的5个身份链项目
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金融属性
支付结算方面,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体系下,市场多个参与者共同维护并实时同步一份“总账”,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现在两三天才能完成的支付、清算、结算任务,降低了跨行跨境交易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区块链的底层加密技术保证了参与者无法篡改账本,确保交易记录透明安全,监管部门方便地追踪链上交易,快速定位高风险资金流向。
证券发行交易方面,传统股票发行流程长、成本高、环节复杂,区块链技术能够弱化承销机构作用,帮助各方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交互共享通道,发行人通过智能合约自行办理发行,监管部门统一审查核对,投资者也可以绕过中介机构进行直接操作。
数字票据和供应链金融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很难惠及产业链上游的中小企业,因为他们跟核心企业往往没有直接贸易往来,金融机构难以评估其信用资质。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建立一种联盟链网络,涵盖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金融机构等,核心企业发放应收账款凭证给其供应商,票据数字化上链后可在供应商之间流转,每一级供应商可凭数字票据证明实现对应额度的融资。
举个例子。
由工行、邮储银行、11家央企等联合发起的中企云链,自2017年成立至今,已覆盖4.8万企业,链上确权金额达到1000亿元,保理融资570亿元,累计交易达3000亿元。金融机构收到贷款申请后,可在链上验证合同的真实性、合同有无多次验证(多头借贷);智能合约自动清结算,降本增效;同时,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可拥有对应凭证,并由一级供应商进行拆分,交至同在链上的二、三??级供应商,助其融资;而核心企业也可借此了解全链条的运转是否正常,免除紧急兑付压力。
区块链技术将大大优化现有的大数据使用,在数据流通和共享上发挥巨大作用
前面提到的是我们相对熟悉的领域。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或许都可以与之结合,在意想不到的交叉领域和现在还无法预料的新场景下发挥作用。
未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都将产生海量数据,现有中心化数据存储(计算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边缘存储(计算)有望成为未来解决方案。再者,区块链对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机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高质量,这成为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一切数据使用的基础。
最后,区块链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多方协作的数据计算,有望解决“数据垄断”和“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数据流通价值。
针对当前的区块链发展阶段,为了满足一般商业用户区块链开发和使用需求,众多传统云服务商开始部署自己的BaaS(“区块链即服务”)解决方案。区块链与云计算的结合将有效降低企业区块链部署成本,推动区块链使用场景落地。未来区块链技术还会在慈善公益、保险、能源、物流、物联网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场从传统技术到区块链的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某些场景对可追溯、防篡改、去中心的需求更强,又对区块链的弱项(比如性能),要求并不高,这样的领域就蛮适合结合区块链。
同时,区块链在演进的过程中,也从人人皆可访问、高度去中心化的公有链,发展出了设有不同权限、由多个中心维护的联盟链,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两种体系的优缺点。
联盟链的典型案例有:微众银行牵头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共同研发的FISCO BCOS、IBM主要贡献的Fabric、以及蚂蚁区块链主导的蚂蚁联盟链等等。
这些去信任的系统代表了更安全的数据认证和存储机制,其中的数据是被有效认证的和被保护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以数字方式交换或签订合同,其中这些合同嵌入在代码中,并存储在透明的、共享的数据库中,在这些数据库中,它们不会被删除、篡改和修订。
大胆预测,未来世界的合同、审核、任务、支付都将被具有唯一性和安全性的签名数字化,数字签名将被永久地识别、认证、法律化和存储,并且无法篡改。不需要中介方来为自己的每一笔交易做担保了,在不了解对方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易。在提高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总的来讲,相比于两年前,区块链的落地已有不少进展。
有不少改进是在系统底层,用户没法直接看出用了区块链,实已受惠于它;也有部分使用仍处试点,用户还未能体验。未来,区块链有望得到大规模使用,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一。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区块链,以及区块链能做什么。
相关问答: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去中介化的数据库,是由一串数据块组成的。它的每一个数据块当中都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而这些都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的。
狭义的来讲,区块链是就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来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而从广义来讲,区块链其实是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它是用于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的。
区块链的基础架构:
区块链是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使用层这六个基础架构组成的。
6. 国家对区块链的政策是什么
当前国家对区块链技术是持认可的态度的,对于自主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是支持鼓励的,国家对区块链产业的期望是要有具体的落地及应用价值作为支撑,对于区块链的未来期许是区块链要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并且区块链是合法的,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一、区块链系统的组成:
1、数据层
2、网络层
3、共识层
4、激励层
5、合约层
6、应用层
二、区块链的类型
1、公有区块链
2、行业区块链
3、私有区块链
三、区块链的特征
1、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7.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一张图看懂区块链
区块链 是什么通俗解释,一张图看懂区块链
区块链是最近一个比较火热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区块链的问题,最近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开始用区块链的技术开发了一些产品,区块链是用于 比特币 的一种底层技术,这正式因为比特币的大火让很多人关注到了比特币,但有很多人对于区块链是什么还并不了解,下面就给我来解释一下区块链。
比特币是很多人比较关注的数字货币,而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种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应用模式。区块链就好比是一个大的数据库账本,在这个大的账本上记录了所有的交易情况,而记录这个账本的人跟传统的记账有很大区别,传统记账通常是由专门的记账方进行操作,例如淘宝、天猫是阿里巴巴进行记账的,微信交易是由腾讯记账的,而区块链是由全民参与记账,每个参与记账的人入手都有一个账本。
举例来给大家说明,例如A想找B借款1万元,B想将钱借给A,但是又担心A 借钱 后赖账不还,因此在借钱时会找第三方的公证人,由公证人帮忙B将这笔账给记下来,这种就是传统的记账方式,靠第三方来获取信任,记账的账本是在第三方手中的,这种记账方式存在第三方篡改账本的可能性,而去中心话的意思就是在借款时不需要公证人,不需要依靠第三方来获取信任,去中心化的形势就好比B给A借钱时,B拿着大喇叭喊”A找我借了一万元钱,你们帮我记下账“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拿着自己手上的账本将这笔账给记录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可以避免账本被篡改的可能。
8. 加快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有哪些
为了加快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加大对区块链行业的投资,以便为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来开发新的应用。其次,要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内标准化、监管合规、风险处理以及市场纤唤巧竞争。此外,还要毁键宣传教育并推广链轮区块链技术;并开展一些诸如“学习才能”之类的国家战略性人才培养工作。总之,通过上述方式来促进_
9. 【深度知识】区块链之加密原理图示(加密,签名)
先放一张以太坊的架构图:
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单个模块了学习了解的,包括P2P,密码学,网络,协议等。直接开始总结:
秘钥分配问题也就是秘钥的传输问题,如果对称秘钥,那么只能在线下进行秘钥的交换。如果在线上传输秘钥,那就有可能被拦截。所以采用非对称加密,两把钥匙,一把私钥自留,一把公钥公开。公钥可以在网上传输。不用线下交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如上图,A节点发送数据到B节点,此时采用公钥加密。A节点从自己的公钥中获取到B节点的公钥对明文数据加密,得到密文发送给B节点。而B节点采用自己的私钥解密。
2、无法解决消息篡改。
如上图,A节点采用B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将密文传输给B节点。B节点拿A节点的公钥将密文解密。
1、由于A的公钥是公开的,一旦网上黑客拦截消息,密文形同虚设。说白了,这种加密方式,只要拦截消息,就都能解开。
2、同样存在无法确定消息来源的问题,和消息篡改的问题。
如上图,A节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用B的公钥加密,得到密文1,再用A的私钥对密文1加密得到密文2。而B节点得到密文后,先用A的公钥解密,得到密文1,之后用B的私钥解密得到明文。
1、当网络上拦截到数据密文2时, 由于A的公钥是公开的,故可以用A的公钥对密文2解密,就得到了密文1。所以这样看起来是双重加密,其实最后一层的私钥签名是无效的。一般来讲,我们都希望签名是签在最原始的数据上。如果签名放在后面,由于公钥是公开的,签名就缺乏安全性。
2、存在性能问题,非对称加密本身效率就很低下,还进行了两次加密过程。
如上图,A节点先用A的私钥加密,之后用B的公钥加密。B节点收到消息后,先采用B的私钥解密,然后再利用A的公钥解密。
1、当密文数据2被黑客拦截后,由于密文2只能采用B的私钥解密,而B的私钥只有B节点有,其他人无法机密。故安全性最高。
2、当B节点解密得到密文1后, 只能采用A的公钥来解密。而只有经过A的私钥加密的数据才能用A的公钥解密成功,A的私钥只有A节点有,所以可以确定数据是由A节点传输过来的。
经两次非对称加密,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基于以上篡改数据的问题,我们引入了消息认证。经过消息认证后的加密流程如下:
当A节点发送消息前,先对明文数据做一次散列计算。得到一个摘要, 之后将照耀与原始数据同时发送给B节点。当B节点接收到消息后,对消息解密。解析出其中的散列摘要和原始数据,然后再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同样的散列计算得到摘要1, 比较摘要与摘要1。如果相同则未被篡改,如果不同则表示已经被篡改。
在传输过程中,密文2只要被篡改,最后导致的hash与hash1就会产生不同。
无法解决签名问题,也就是双方相互攻击。A对于自己发送的消息始终不承认。比如A对B发送了一条错误消息,导致B有损失。但A抵赖不是自己发送的。
在(三)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解决交互双方相互攻击。什么意思呢? 有可能是因为A发送的消息,对A节点不利,后来A就抵赖这消息不是它发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故引入了签名。这里我们将(二)-4中的加密方式,与消息签名合并设计在一起。
在上图中,我们利用A节点的私钥对其发送的摘要信息进行签名,然后将签名+原文,再利用B的公钥进行加密。而B得到密文后,先用B的私钥解密,然后 对摘要再用A的公钥解密,只有比较两次摘要的内容是否相同。这既避免了防篡改问题,有规避了双方攻击问题。因为A对信息进行了签名,故是无法抵赖的。
为了解决非对称加密数据时的性能问题,故往往采用混合加密。这里就需要引入对称加密,如下图:
在对数据加密时,我们采用了双方共享的对称秘钥来加密。而对称秘钥尽量不要在网络上传输,以免丢失。这里的共享对称秘钥是根据自己的私钥和对方的公钥计算出的,然后适用对称秘钥对数据加密。而对方接收到数据时,也计算出对称秘钥然后对密文解密。
以上这种对称秘钥是不安全的,因为A的私钥和B的公钥一般短期内固定,所以共享对称秘钥也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增强安全性,最好的方式是每次交互都生成一个临时的共享对称秘钥。那么如何才能在每次交互过程中生成一个随机的对称秘钥,且不需要传输呢?
那么如何生成随机的共享秘钥进行加密呢?
对于发送方A节点,在每次发送时,都生成一个临时非对称秘钥对,然后根据B节点的公钥 和 临时的非对称私钥 可以计算出一个对称秘钥(KA算法-Key Agreement)。然后利用该对称秘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针对共享秘钥这里的流程如下:
对于B节点,当接收到传输过来的数据时,解析出其中A节点的随机公钥,之后利用A节点的随机公钥 与 B节点自身的私钥 计算出对称秘钥(KA算法)。之后利用对称秘钥机密数据。
对于以上加密方式,其实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避免重放攻击(在消息中加入 Nonce ),再比如彩虹表(参考 KDF机制解决 )之类的问题。由于时间及能力有限,故暂时忽略。
那么究竟应该采用何种加密呢?
主要还是基于要传输的数据的安全等级来考量。不重要的数据其实做好认证和签名就可以,但是很重要的数据就需要采用安全等级比较高的加密方案了。
密码套件 是一个网络协议的概念。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加密、消息认证(MAC)、秘钥交换的算法组成。
在整个网络的传输过程中,根据密码套件主要分如下几大类算法:
秘钥交换算法:比如ECDHE、RSA。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握手时如何进行身份验证。
消息认证算法:比如SHA1、SHA2、SHA3。主要用于消息摘要。
批量加密算法:比如AES, 主要用于加密信息流。
伪随机数算法:例如TLS 1.2的伪随机函数使用MAC算法的散列函数来创建一个 主密钥 ——连接双方共享的一个48字节的私钥。主密钥在创建会话密钥(例如创建MAC)时作为一个熵来源。
在网络中,一次消息的传输一般需要在如下4个阶段分别进行加密,才能保证消息安全、可靠的传输。
握手/网络协商阶段:
在双方进行握手阶段,需要进行链接的协商。主要的加密算法包括RSA、DH、ECDH等
身份认证阶段:
身份认证阶段,需要确定发送的消息的来源来源。主要采用的加密方式包括RSA、DSA、ECDSA(ECC加密,DSA签名)等。
消息加密阶段:
消息加密指对发送的信息流进行加密。主要采用的加密方式包括DES、RC4、AES等。
消息身份认证阶段/防篡改阶段:
主要是保证消息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没有被篡改过。主要的加密方式包括MD5、SHA1、SHA2、SHA3等。
ECC :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编码学。是一种根据椭圆上点倍积生成 公钥、私钥的算法。用于生成公私秘钥。
ECDSA :用于数字签名,是一种数字签名算法。一种有效的数字签名使接收者有理由相信消息是由已知的发送者创建的,从而发送者不能否认已经发送了消息(身份验证和不可否认),并且消息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改变。ECDSA签名算法是ECC与DSA的结合,整个签名过程与DSA类似,所不一样的是签名中采取的算法为ECC,最后签名出来的值也是分为r,s。 主要用于身份认证阶段 。
ECDH :也是基于ECC算法的霍夫曼树秘钥,通过ECDH,双方可以在不共享任何秘密的前提下协商出一个共享秘密,并且是这种共享秘钥是为当前的通信暂时性的随机生成的,通信一旦中断秘钥就消失。 主要用于握手磋商阶段。
ECIES: 是一种集成加密方案,也可称为一种混合加密方案,它提供了对所选择的明文和选择的密码文本攻击的语义安全性。ECIES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函数:秘钥协商函数(KA),秘钥推导函数(KDF),对称加密方案(ENC),哈希函数(HASH), H-MAC函数(MAC)。
ECC 是椭圆加密算法,主要讲述了按照公私钥怎么在椭圆上产生,并且不可逆。 ECDSA 则主要是采用ECC算法怎么来做签名, ECDH 则是采用ECC算法怎么生成对称秘钥。以上三者都是对ECC加密算法的应用。而现实场景中,我们往往会采用混合加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结合使用,签名技术等一起使用)。 ECIES 就是底层利用ECC算法提供的一套集成(混合)加密方案。其中包括了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和签名的功能。
<meta charset="utf-8">
这个先订条件是为了保证曲线不包含奇点。
所以,随着曲线参数a和b的不断变化,曲线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状。比如:
所有的非对称加密的基本原理基本都是基于一个公式 K = k G。其中K代表公钥,k代表私钥,G代表某一个选取的基点。非对称加密的算法 就是要保证 该公式 不可进行逆运算( 也就是说G/K是无法计算的 )。 *
ECC是如何计算出公私钥呢?这里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描述。
我理解,ECC的核心思想就是:选择曲线上的一个基点G,之后随机在ECC曲线上取一个点k(作为私钥),然后根据k G计算出我们的公钥K。并且保证公钥K也要在曲线上。*
那么k G怎么计算呢?如何计算k G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不可逆呢?这就是ECC算法要解决的。
首先,我们先随便选择一条ECC曲线,a = -3, b = 7 得到如下曲线:
在这个曲线上,我随机选取两个点,这两个点的乘法怎么算呢?我们可以简化下问题,乘法是都可以用加法表示的,比如2 2 = 2+2,3 5 = 5+5+5。 那么我们只要能在曲线上计算出加法,理论上就能算乘法。所以,只要能在这个曲线上进行加法计算,理论上就可以来计算乘法,理论上也就可以计算k*G这种表达式的值。
曲线上两点的加法又怎么算呢?这里ECC为了保证不可逆性,在曲线上自定义了加法体系。
现实中,1+1=2,2+2=4,但在ECC算法里,我们理解的这种加法体系是不可能。故需要自定义一套适用于该曲线的加法体系。
ECC定义,在图形中随机找一条直线,与ECC曲线相交于三个点(也有可能是两个点),这三点分别是P、Q、R。
那么P+Q+R = 0。其中0 不是坐标轴上的0点,而是ECC中的无穷远点。也就是说定义了无穷远点为0点。
同样,我们就能得出 P+Q = -R。 由于R 与-R是关于X轴对称的,所以我们就能在曲线上找到其坐标。
P+R+Q = 0, 故P+R = -Q , 如上图。
以上就描述了ECC曲线的世界里是如何进行加法运算的。
从上图可看出,直线与曲线只有两个交点,也就是说 直线是曲线的切线。此时P,R 重合了。
也就是P = R, 根据上述ECC的加法体系,P+R+Q = 0, 就可以得出 P+R+Q = 2P+Q = 2R+Q=0
于是乎得到 2 P = -Q (是不是与我们非对称算法的公式 K = k G 越来越近了)。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可以算乘法,不过只有在切点的时候才能算乘法,而且只能算2的乘法。
假若 2 可以变成任意个数进行想乘,那么就能代表在ECC曲线里可以进行乘法运算,那么ECC算法就能满足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要求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机任何一个数的乘法都可以算呢? 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点倍积 计算方式。
选一个随机数 k, 那么k * P等于多少呢?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所有的都是二进制的,ECC既然能算2的乘法,那么我们可以将随机数k描 述成二进制然后计算。假若k = 151 = 10010111
由于2 P = -Q 所以 这样就计算出了k P。 这就是点倍积算法 。所以在ECC的曲线体系下是可以来计算乘法,那么以为这非对称加密的方式是可行的。
至于为什么这样计算 是不可逆的。这需要大量的推演,我也不了解。但是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的手表上,一般都有时间刻度。现在如果把1990年01月01日0点0分0秒作为起始点,如果告诉你至起始点为止时间流逝了 整1年,那么我们是可以计算出现在的时间的,也就是能在手表上将时分秒指针应该指向00:00:00。但是反过来,我说现在手表上的时分秒指针指向了00:00:00,你能告诉我至起始点算过了有几年了么?
ECDSA签名算法和其他DSA、RSA基本相似,都是采用私钥签名,公钥验证。只不过算法体系采用的是ECC的算法。交互的双方要采用同一套参数体系。签名原理如下:
在曲线上选取一个无穷远点为基点 G = (x,y)。随机在曲线上取一点k 作为私钥, K = k*G 计算出公钥。
签名过程:
生成随机数R, 计算出RG.
根据随机数R,消息M的HASH值H,以及私钥k, 计算出签名S = (H+kx)/R.
将消息M,RG,S发送给接收方。
签名验证过程:
接收到消息M, RG,S
根据消息计算出HASH值H
根据发送方的公钥K,计算 HG/S + xK/S, 将计算的结果与 RG比较。如果相等则验证成功。
公式推论:
HG/S + xK/S = HG/S + x(kG)/S = (H+xk)/GS = RG
在介绍原理前,说明一下ECC是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的,也就是说A+B+C = A+C+B = (A+C)+B。
这里举一个WIKI上的例子说明如何生成共享秘钥,也可以参考 Alice And Bob 的例子。
Alice 与Bob 要进行通信,双方前提都是基于 同一参数体系的ECC生成的 公钥和私钥。所以有ECC有共同的基点G。
生成秘钥阶段:
Alice 采用公钥算法 KA = ka * G ,生成了公钥KA和私钥ka, 并公开公钥KA。
Bob 采用公钥算法 KB = kb * G ,生成了公钥KB和私钥 kb, 并公开公钥KB。
计算ECDH阶段:
Alice 利用计算公式 Q = ka * KB 计算出一个秘钥Q。
Bob 利用计算公式 Q' = kb * KA 计算出一个秘钥Q'。
共享秘钥验证:
Q = ka KB = ka * kb * G = ka * G * kb = KA * kb = kb * KA = Q'
故 双方分别计算出的共享秘钥不需要进行公开就可采用Q进行加密。我们将Q称为共享秘钥。
在以太坊中,采用的ECIEC的加密套件中的其他内容:
1、其中HASH算法采用的是最安全的SHA3算法 Keccak 。
2、签名算法采用的是 ECDSA
3、认证方式采用的是 H-MAC
4、ECC的参数体系采用了secp256k1, 其他参数体系 参考这里
H-MAC 全程叫做 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其模型如下:
在 以太坊 的 UDP通信时(RPC通信加密方式不同),则采用了以上的实现方式,并扩展化了。
首先,以太坊的UDP通信的结构如下:
其中,sig是 经过 私钥加密的签名信息。mac是可以理解为整个消息的摘要, ptype是消息的事件类型,data则是经过RLP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其UDP的整个的加密,认证,签名模型如下:
10. 碳中和的未来版图里,区块链如何“往上走”
#01
实现碳中和,我们是认真的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日益被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也逐渐被大家看到。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危机,我国也在大力提倡“碳中和”理念。一方面是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做的庄严承诺;另一方面,能源替代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小欧注: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则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历史 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据了解,中国将分别在2030年前,在206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全球碳中和目标如下:
目前,我们选择采取“碳定价机制”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所谓碳定价,即“谁污染谁付费”,要想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首先要获得碳排放的权利,然后为该权利支付费用。具体手段有两种:开征碳税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简称碳交易)。
碳税政策不难理解,目前公众讨论更多的是碳交易。
所谓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企业间可通过一定机制买卖这种商品。该市场形成通常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
不过, 从全球范围看,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我国还处在碳排放交易的试点阶段。
目前,目前共有8个地区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
据ICAP 统计,2020年全球21个在运行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7.82亿吨。其中,8个试点市场合计14.25亿吨,占比29.8%,仅次于欧盟。
另据国信证券预测,随着市场的完善,覆盖范围的增加,交易将越来越活跃,2030 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或将达到1000 亿以上。
#02
区块链+碳中和,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如今,碳中和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除了现实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举措,一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也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给出更多解决方案。以区块链为例,它以效率换节能,进而减少碳减排,或可提速实现碳中和。
欧科云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表示:
“在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区块链的相关技术与模式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企业端,区块链数据透明可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的天然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各环节整体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激活低碳、零碳相关供应商和相关工艺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力;其二在管理端,可以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执行的碳核算标准,实现全产业的统一管理、自动梳理、权责明晰的碳排放预警、奖惩等;其三在能源端,让区块链技术在能源的分配、交易、回收等各环节深度参与,例如侧重低碳产业的能源分配、促进能源市场从集中向分散转变,减少浪费等,客观上也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活力。”
此外,他也指出,在助力“碳中和”过程中, 区块链技术也并非是独立存在,只有融合大数据、隐私计算、知识图谱、物联网等技术, 打通数据孤岛、对链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才能更好发挥区块链的作用,进而打造更可视、更可信的碳监管环境。
如今,碳交易市场正在逐步走上正轨,区块链在该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成熟。目前,IBM、国家电网、华为等也纷纷入局实践。作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新一代颠覆性核心技术,区块链的加持势必使我国碳交易市场更加规范、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