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说区块链,任正非词条任正非评价区块链

zhousys 区块链知识 2023-10-26 05:39 230

摘要:任正非评价区块链De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isthekeyconceptofblockchaintechn...

任正非评价区块链

De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 is the key concep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which is the basis for its secure and transparent operation. It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distributing data,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over a network of computers, rather than relying on a single, centralized server. By decentralizing the network, blockchain technology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 third-party intermediary, allowing users to transact directly with one another.Decentralization gives users greater control over their data and transactions, making it more secure and efficient.

Smart Contracts:Smart contracts are self-executing contracts that are written in code and stored on a blockchain. They are designed to automate transactions and enforce the terms of an agreement without the need for a third-party intermediary. Smart contracts are programmed to execute certain conditions when met, making them a secure and efficient way to facilitate agreements between two parties.

Mining:Mining is the process of verifying and adding transactions to a blockchain. It is done by miners, who use specialized computer hardware to solve complex mathematical equations. When a miner successfully solves an equation, they are rewarded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cryptocurrency. M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lockchain process, as it helps to secure the network and ensure the validity of transactions.

1. 任正非的人物评价

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算是一个。(田涛、吴春波《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评)
任正非是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时代周刊》评)
任正非43岁才开始创业,不惑之年始见春,一手把山寨公司变成了震惊世界的并态科技王国,同时创立了开中国企业先河的企业治理大法。绝凳源在判断企业市场时又极具预见性,在企业繁花似锦的时候却粗培说这很可能是企业的“寒冬”。(魏昕《任正非的真实世界》评 )

2. 未来价值在于深度,不在于高度: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探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概念逐步展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推崇,成为未来新兴技术模式追捧的热点,为什么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否就是反中心化?中心化是否将被去中心化完全取代?中心化模式就没有价值了吗?价值在哪里?

中心化是人类数千年来长期形成的传统组织架构,应该说,在传统社会环境中,中心化是有效的组织管理架构,也是环境条件限制下唯一的可选择的管理架构,但是基于互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改造生产关系,为组织管理提供了跨时代的技术工具,因而最近三十年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地改造传统的组织模式与关系,而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代表的爆发性成长发展,则向世界打开了去中心化的大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去中心化世界的广阔前景,但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跨越大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并不是简单的取舍替代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局部进行探讨。

面对去中心化热潮,今天似乎有一种情绪式的反应,去中心化时代来了,一切中心化的模式都落后了,未来所有模式都要去中心化。不,这是对中心化的传统偏见和去中心化的误解,是群体情绪化的反应,事实上,去中心化的形式,可以是分布式,可以是弱中心,也可以是p2p。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各自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去中心化前景广阔,但中心化价值长存,两者优势侧重不同,两者存在交集,但更重要是取长补短,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者共同推动组织系统的发展。

人类组织过去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中心化的进程,金字塔数千年前人类社会相对今天来讲,如同一盘散沙,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分散的大众出于安全、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形成组织化、中心化,建立起庞大的宗教、国家、金融、军事组织等,普通大众通过“加入/适应”中心化的组织,得以获得认同与安全,并能在组织系统内谋求生计。中心化,实现了分散的弱小力量的凝聚强化,实现了生产力的组织协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与经济效益,通过组织规则与中心化的管理,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总体上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大众生活逐步提高。

而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权力分散化,不存在上层寡头管理者,各个个体组织在共识规则下,完全平等,个体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于创造价值,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心化组织的生存法则,形成自组织自律管理,传统中心化组织的成型,往往即是其自身衰败的开端,而去中心化组织的成型,却才是其组织发展壮大的开端,去中心化组织往往充满活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

为什么今天会产生去中心化的潮流趋势?两大推力在于:互联网和区块链。

近三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加速扩大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互联网技术,根本性地解决了信息大范围及时传播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单一组织系统可以汇聚中下层大量一手信息,减少对中间层的依赖,甚至去掉多层中介,减少信息传递的噪音与延时,可以快速而全面地掌握大量信息,进而可以做出更为有效的判断决策,甚至可以改进组织体系规则,深入挖掘重组架构,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管理与生产效率。

互联网技术,削弱瓦解传统金字塔模式的中心化组织,进入扁平化的中心化大平台时代,“万能”的淘宝就是典型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去除掉多层中介市场,彻底扁平化“生产-销售-消费”关系,建立起一个扁平化大平台的中心化组织。扁平化是去中心化的基础,有了扁平化的技术基础,才可能产生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

通过三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随时随地无网不在的环境,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彻底融入互联网,这时候,传统互联网已经“成熟”,衣食住行玩,我们都是第一时间都是从网上获取信息进行比较选择,我们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工作,我们完全进入语音、视频、文字、数字连接的网络环境。

传统互联网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提高了经济效率,但传统互联网已经老了,而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滞,区块链映入创新者的视线,区块链在p2p去中心化网络架构基础上,通过加密算法+公开账本+共识规则+时间戳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传递,区块链架构没有中心管理者,账本公开,共识规则,彻底颠覆传统管理机制核心,杜绝作弊谋私的任何空间(加密算法及POW机制确保试图通过作弊来谋取私利的代价超过回报,因而丧失作弊动机),组织内个体生存法则彻底改变,没有上下层等级,各个节点基于共识规则,完全平等,所有个体生存发展都在同一起点,同一环境,因而个体的最佳博弈选择是向内去挖掘创造发挥自身价值。

在区块链上,信息不能被扭曲,不能被篡改,这样的机制封闭作弊作恶的途径空间,给以个体平等机会公正规则,促使个体选择创新与努力,最大程度激发个体活力。最终形成一个向内而生的自组织体系。

区块链打开了去中心化的大门,为去中心化奠定了一个基础模式,基于创新与效率的需求,未来越来越多的组织体将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通过去中心化激发大众创新与活力,从而赋予组织整体效率与价值的提升,一个无需中央管理者的去中心化组织时代将蓬勃发展,我们整个世界原有的复杂甚至扭曲的关系会逐渐简化、重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等的自律性群体关系,我们将进入一个充分挖掘内在价值自我实现的时代,进而进入一个内外在平衡的时代。

互联网将世界扁平化,而去中心化将引导世界进入内在深度的时代,价值不在于外在高度,而在于内在深度。

去中心化时代的开启,并不意味着反中心化,中心化仍然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模式,只要人们有合作需要,只要合作能产生更大规模效应,就会有中心化的组织与管理需求,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就如同竞争与合作关系,没有合作的竞争,将进入“囚徒困境”,缺乏互信的无序竞争,两败皆伤,而没有竞争的合作,将进入低效无能的局面,一潭死水。

中心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发挥规模效应,但体系容易僵化,而僵化将削弱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去中心化最大的优势在于激发创新与活力,但必须借助中心化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在商业化环境,去中心化产生的创新,最终必然通过把创新变成流程实现规模化,才能产生并放大商业价值。

未来的中心化组织会越来越精简,越来越专注核心本质,未来的中心化的管理更多地是连接与协调及共识管理,是完全扁平化的管理,而去中心化,将在越来越多的组织体得到渗透应用,激发每一个个体的潜力,激发每一个个体内在活力,赋予系统强大内生动力。

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说:“在中国现在又冒出来很多企业,其实也跟华为一样,也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企业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

在互联网时代,在区块链时代,阶层去化,价值重塑,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磨好自己的那份豆腐,每一个个体组织最终的价值选择,也只能是磨好自己那份豆腐,如此,每个个体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

3. 任正非:什么叫领袖发出一丝微光引导大家走出黑暗

分享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01

谈创业历程



吉田宪一郎: 听说您是在44岁创业,是否当初就定好目标:华为一定要成为全球第一的厂家?


任正非: 没有。40多岁创业是因为人生换了一次轨道。从军队转业的我,不熟悉市场经济,活不下去,就要找一条活路。当时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从人生的高位跌到谷底,我自己要生存,还要养活父母、老婆、孩子,找不到地方用我,我也不甘心,就只有走向创业。


创业时我没钱,我们家夫妻总共领了3000元人民币转业费,但是注册一个公司需要20000元人民币,就需要去集资。所以,成立公司时我一分钱都没有了,初创时,我自己的工资是每月500元人民币,需要养活全家人。我早期的目标,是要生存下来。


当时我们并不了解这个世界,也不懂得通讯这个产业。所以,从小就想做伟大领袖耐铅,一创业就想做世界第一,这不符合实际。人一旦成功后,容易被媒体包装他的伟大,他们没看到我们鼠窜的样子。创业时压力巨大,生存条件很差,完全不明白市场经济为何物。我当时刚从军队出来,认为赚别人的钱,是欺骗行为。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开始走入快车道。越快,矛盾越多,各种问题交集,完全力不从心,精神几近崩溃。2000年前,我曾是忧郁症患者,多次想自杀,每次想自杀时就给孙董事长(注:指孙亚芳,曾担任华为近20年的董事长:1999年任华为董事长,2018年3月卸任)打个电话。当时我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知道关键时刻要求救,承受不了这么大的 社会 压力。


国外有些年轻的大公司CEO,他们发展比我们快,现在也承受不了压力,问我是怎么过来的。实际上每个人、不同时间的心理状态都不同,我们过去根本没想到要做世界第一的问题。有蚂毁时候我说“要活下来”,并不完全指经济,还包括思想。外界神话我们是不符合真实的,真实是我们很无奈。


直到2006年在西贝莜面村吃饭,我们坐在大厅,有很多内蒙村庄的农民姑娘在唱歌,我请她们来唱歌,一首歌3美元。我看到她们那么兴奋、乐观,这么热爱生活,贫困的农民都想活下来,为什么我不想活下来?


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泪,从此我再也没有想过要自杀。那时,我们才把战略目标调整过来,华为几千人、几万人、十几万人一直聚焦在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每年研发经费150-200亿美金,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愿意投入这么大笔钱到研发。这个时候才萌生要为全人类服务的念头。


最近十来年,我们才下定决心要走向世界前列,但不是世界第一,“第一”是 社会 上给我们编造的。外界为了互联网的点击率,在描写时都把我们神话了,“在母亲肚子里就想称霸世界、小学成绩好、大学有理想、当兵想当将军……”。


实际上我初二以前贪玩,成绩并不好,父母管不住我们。后来我当兵时,也不算优秀的军人,我的家庭出身不是贫下中农,得不到重用。我没有想过要当将军这件事。所以,我重新再做一个梦时,不可能一开始就梦想得很伟大,我们是走过非常崎岖的道路以后,才开始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实我并不聪明。我母亲是一个小学校长,每次放学都牵着我的手回家,途中告诉我哪些同学成绩好,如何好。那时候我没有感触,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当时母亲是在“炼昌物好钢”,恨铁不成钢,当初麻木到一点不明白,傻乎乎地度过了人生。网上别神话我,我也许是因为无能才这么开放。



02

谈选择通讯



吉田宪一郎: 非常感谢您坦诚了各种想法,您非常谦虚。您刚才说,为了生存下来才创业,为什么会选择通讯领域呢?


任正非: 我们选择通讯,完全是偶然,不是必然。我们当时认为,通讯产业很大,只要小小做一点,就能活下来。我们却不知道通讯产业这么规范,技术标准这么高,也许走向其他产业,我们的人生会轻松一些。但是,我们已经走上这条路,当时如果退回去,一分钱都没有了,还要面临着还债,所以只有硬着头皮走下来。


正好碰上90年代世界电子工业在转型,从模拟电路转到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简单很多,我们小公司也能做一点事情。日本在模拟电路非常成功,如果当时我们去做运算放大器,简直没有可能。脉冲电路,小公司也有一点可能性了。那时,全世界整个通信包括电子工业,都处于落后状态,落后的产品还有一点市场。所以,在跟随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赚了一点点钱,成长起来的。


选择通信不是英明,而是我们确实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难。如果我们早知道通信如此之难,可能还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那时我们就不走这条路了。各种机会都很多,也可以选择走其他道路。所以,选择通讯是偶然,走上这条路,就没有后退之路了。


上次我与台积电张忠谋交流,他问“为什么我们俩走的道路不一样?”我说,第一,台湾开放早,他有20多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经历,看过美国大电子产业是如何成长的;台湾比内地早发展20多年,积累了资本,所以台湾政府能给他提供2亿美金创业。中国在开放改革之前,基本没有大工业,也没有积蓄过人才和经验,更没有积累起资本,当我们创业时,政府不仅没钱资助我们,注册公司时还需要交2万元人民币。


第二,80年代中期,世界走上电脑时代后发展非常快,我们是不明白电脑的,小孩也不明白,但是他们年轻,如果不把他们拥抱进来,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的迭代。他们进来以后,如果对待像“农民工”一样砌一块砖给1元钱,他们肯定会离开,我们的技术就没有积累。我们就发明了一个方法,把股票分给大家,大家认为“长城”每一块砖都有他的份,走了就没有啦,所以大家都留下来了,同时公司通过股票认购也积累了一些资本。当时是一个权宜性措施,没想到后来成为一个机制。


公司早期我们有一些员工并不能干,但为什么股票多?因为我没钱给他发工资,就给他发股票。当然,我们现在有规范的配股机制,但是早期没有机制,工人也拥有很多股票。内部股份制,也是在当时没有环境、没有条件产生的机制,经过20多年的完善,现在变成了已经很有战斗力的机制。


我们是典型的穷人又没有知识和技术的创业模式。那个时候,我们是穷人,面对新的信息 社会 ,我也算没有知识的人,我必须要去拥抱知识、拥抱资本,只能采取这个方法。


吉田宪一郎: 选择通讯行业不是必然而是偶然,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吃惊。


任正非: 我本身不是学通讯,大学是学的建筑专业,所有电子技术都是我自学的。大学毕业以后,我的第一个职业是养猪,那个年代大学生要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刚好我被分到炊事班养猪,就是利用那段时间我自学的电子技术。因此,选择通讯行业是偶然的,对这个行业太不理解,以为好做,就挤进来了。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我应该选择当个包工头,挣钱还快一些。



03

谈华为发展模式



吉田宪一郎: 听说华为是这样一种发展:国内先从农村开始,逐渐向县级、市级、省级……发展市场;海外全球市场,从落后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最后再打入发达国家,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吗?


任正非: 不是,从农村到城市不是我们的战略,这是媒体自己的包装宣传。最初,我们的产品达不到高标准,卖不进去发达地区。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想攻进“东京”,但是进不去,不等于我们把农村作为战略目标。如果把农村作为战略目标,即使我们把农村做好了,照样进不去东京。


所以,我们在往“东京”前进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做不出来,但是可以先“沿途下蛋”。如果我们把眼光只盯着落后市场,成功以后再来盯发达市场,当你把农村做完时,就已经被时代抛弃了,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产品做好了,谁买就卖给谁。



04

谈泡沫危机



吉田宪一郎: 2000年左右,IT泡沫崩溃,一些通讯行业的大公司也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摩托罗拉没了,阿朗有很多整合,诺基亚相比之前衰弱了。您对海外的通讯大企业有什么看法和评价呢?


任正非: IT泡沫破灭时,华为也处于非常严重的危机,不仅是外部危机,还包括内部危机。那时我们的思想系统、管理系统和行政系统都还是一盘散沙,不少人拿着公司的资源去外部创业,不承担公司的风险、责任,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外部的风险,我们与所有西方公司一样,遭遇了市场的滑铁卢。


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召开了400人的高级干部大会,学习了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什么叫领袖?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一丝丝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大家走出黑暗。当时我们是濒于崩溃,这四百多人团结起来了,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走出了这个困境。这种悲惨的状况,我们才过去十五、六年。


我们派出了一大批人员去到海外争取市场,欢送他们走向海外的标语口号是非常悲壮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壮士一去可能就不复返了。那时,整个非洲处于动乱和战争环境。在俄罗斯这个国家,我们换了四任总裁,第四任总裁做出了全球第一个外贸合同——36美金,我们是从那种情况起步的。今天我们能达到1100亿美金销售收入,不要忘了“36美金的辉煌”。


吉田宪一郎: IT泡沫肯定对华为也是一场危机,但正是在IT泡沫之后,华为与其他西方公司拉开了差距。您是否认可我这个看法?


任正非: 我认为IT泡沫对我们是危机,当然对西方也是危机。那时我们下定决心退到最低位置上前进,有个战略叫“鸡肋战略”,鸡肋骨是最没肉的。


当时北电在光的问题上犯了最大错误,由于过剩光传输非常便宜,以致于许多公司放弃。相对别的来说,低端的光传输技术就比较简单一些,我们就集中力量到这儿来找机会。我们也已经到了最低点,退无可退,在别人不做的领域,我们选择抓住“鸡肋”努力发展。那时我们在世界排名应该是几十位,随着低端的光传输一点点成功一点点往上走,今天我们在光通讯才能领先。



05

谈管理哲学



吉田宪一郎: 索尼公司从创业至今有72年 历史 ,我是第11任社长,今年4月开始任职。我从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先生身上主要学习到三点:第一,需要拥有危机感;第二,需要保持谦虚的态度;第三,要有长期的视野。任总您的哲学是否与此相似?


任正非: 基本相似。但是我认为第一点应该是要有方向感,包括客户需求的方向感、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感。当然技术创新实际也是客户需求,未来的客户需求。不断调整方向,方向要大致正确。方向并不一定要求绝对正确,绝对正确的方向是不存在的,太机械教条。


第二,组织要充满活力,这与吉田宪一郎讲的三点基本一致。因此要敢于在内部组织与人员迭代更新。比如,我们的作战组织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基层人员参与决策层,最高层司令部的“战略决策”允许少量新员工参加;再下一层级叫“战役决策”,如区域性决策、产品决策等。不仅是新员工,低职级员工也要占有一定比例。我们层层级级都实行“三三制”原则,要让一些优秀的“二等兵”早日参与最高决策。


以前大家排斥他们,有人问“新兵到最高决策层做什么?”,帮领导“拎皮包”也可以呀。他参加了会议,即使很多内容听不懂但是脑袋开了天光,提早对未来作战明白,而且他们还年轻。新生力量就像“鲶鱼”一样,把整个鱼群全激活了。因此迭代更新很容易,我们不担心没干部,而是担心后备干部太多了不好安排他的工作。后备干部太多在职干部就不敢惰怠,否则很容易被别人取代。



06

谈轮值制度



吉田宪一郎: 华为的内部股份制和轮值机制,都是比较独特的。索尼公司和华为公司商业往来,我发现华为公司的决策是非常快的。华为的决策快与人事制度是否相关?


任正非: 首先解释一下我们的轮值制度。如果公司某一个人有绝对权威,随意任命干部,其他人又不得不承认,这样公司的用人机制就会混乱。


我们公司有三个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不算,必须要征求其他两个人的看法和支持。他们三个人的思维方式达成一致以后,还要经过常务董事会讨论,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常务董事会通过以后,提交董事会表决,也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制约了最高权力,维护了公司干部体系的团结,避免了个别领导不喜欢的干部在公司受到排斥。


这个决策过程是慢的,四慢一快。董事长代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对常务董事会进行运作规则管理,监事会对其行为进行管理,这样我们就形成一个机制——“王”在法下,最高领袖要遵守规则制度,“法”就是管理规则。第二,“王”在集体领导中,不能一言堂,他可以提出意见来,通过大家集体表决,这样控制最高领导层不会冲动。


我们从上至下的行动之所以非常一致,有一个制度“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社会 有种传统说法“县官不如现管”,立法权就被架空了,我们强调立法权大于行政权。我们建立规则时,广泛征求了基层干部意见。可以批评、可以反对,制度形成后就必须被执行,不执行就要被免职。



07

谈高管退任与回任



吉田宪一郎: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华为高层有过退任和回任,当时是基于什么目的去做的?


任正非: 迭代更新。比如我们现在要攻一个“山头”(指产品),主攻部队集中精力攻克“山头”,他的精力是聚焦在现实主义的进攻,“山头”攻占下来,他已经消耗殆尽了。


我们还有第二梯队,不仅考虑“山头”还要考虑“炮火”延伸问题,比如攻下“山头”下一步怎么办、未来如何管理、武器还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等等),他要在更宽的范围内改进作战方式。第一梯队“打完仗”以后可能就分流了:有一部分人员走向市场、服务、管理(等等);有一部分人员继续编成新队伍前进,和第二梯队融在一起,拓宽了战役面。


分流到其他地方的人不是不行。攻下“山头”他是最明白产品的人,在市场里是先知先觉,在服务里是最明白、最有能力的人,在管理里是吸取了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个人的成长根据他个人特性也充满机会。第二梯队在冲上去时,已经不是用“步枪”、“机关枪”,他带有“坦克”、“大炮”各种新式武器进攻,所以进攻能力更强。


第三梯队,研究多场景化。攻打“大山头”和“小山头”的作战方式不同。比如市场需求有东京、北海道,还有北海道的农村,这叫多场景化。不能把东京的设备放到北海道的农村去,那太浪费了。同一个产品在对应不同客户需求时,出现不同形态,至少把成本和能耗降下来了。


第四梯队,从网络极简、产品架构极简、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入手,进一步优化产品,研究前面进攻的武器如何简化,用最便宜的零部件造最好的设备。第四梯队根据第一、二、三梯队的作战特点,简化结构,大幅度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在表彰的时候,我们往往重视第一梯队,攻下“山头”光荣,马上给他戴一朵大红花。


其实第四梯队是最不容易做出成绩的,他要用最差的零部件做最好的产品,还面临着零部件的研发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对第四梯队一时做不出成绩就不给予肯定,就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个事情。


总结起来,我们研发就是几句话:多路径、作战队列多梯次、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多场景化。



08

谈“内部反对”



吉田宪一郎: 华为公司内部是否开放讨论,允许反对意见的存在?通过什么形式来保证发言人的安全?


任正非: 你们懂中文的人可以用游客身份访问心声社区,看看我们内部的反对意见是有地位的,而且是得到保护的。



吉田宪一郎: 对于反对意见,还用在了人才录用上?


任正非: 是的。我如何知道“二等兵”可以升“将军”呢?如果“二等兵”靠拼刺刀一层层选拔上来,他不一定能走“将军”位置,即使走到“将军”位置,他可能都80岁了。有些不是反对意见,是对事情的认识,可能比我们还深刻。反对的人,也许有真知灼见的天才,容忍反对,才会人才辈出。



09

谈客户需求



高桥洋(索尼中国区总裁): 您刚才提到,对于客户需求会分场景去开发,具体顺序是如何的呢?比如,有了客户需求,按照需求去开放技术;还是有了技术,按照客户需求去选择?


任正非: 客户需求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与客户沟通的问题,不是客户提到的就是需求。首先我们要瞄准综合后的客户需求理解,做出科学样机,科学样机可能是理想化的,它用的零件可能非常昂贵,它的设计可能非常尖端,但是它能够实现功能目标。


第二梯队才去把科学样机变成商业样机,商业样机要综合考虑可实用性、可生产性、可交付性、可维护性,这个产品应该是比较实用的,可以基本满足客户需求,新产品投入时的价格往往比较高。


第三梯队分场景化开发,这个时候我们要多听买方意见,并且要综合性考虑各种场景的不同需求以后才形成意见,并不是买方说什么就是意见,这就是适合不同客户的多场景化,可能就出现价廉物美了。


第四梯队才开始研究用容差设计和更便宜的零部件,做出最好的产品来。比如,电视机的设计就是容差设计。


我们以这种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就不是让客户牵着鼻子走。否则刚满足了客户这个需求,新的机会点又出现,太碎片化,我们完全束手无策。



10

谈媒体采访



高桥洋: 听说您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有一个普遍看法,公司领导接受媒体采访会对公司品牌有好处。您对媒体采访和品牌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任正非: 品牌最根本是诚信而不是宣传。我主要是比较害羞,不敢出席大会,不善于接受媒体采访,可能镜头一对准我,我就傻了。我不善于系统性表达,点对点的提问回答可能还比较擅长。我接受达沃斯的采访,其实是被骗去的,当时他们只是说闭门会议,我以为就像跟你们这样面对面开会,直到采访前一天晚上才知道是全球直播。



11

谈开放战略



吉田宪一郎: 好像从某一时期开始,华为就明确了开放战略,开放战略是否指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存下来?


任正非: 是的。在3D镜头上,我们愿意与Sony加强合作。当然,以下内容只是代表我个人意见,不代表组织意见,我讲了以后,他们会去给领导层传达,领导层是否接受这个观点,形成决议以后会告诉你。


第一,在镜头的研究上,我们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考虑授权你们把我们先进的技术告诉苹果,让苹果使用,但我们不反向要求苹果把他们的秘密告诉我们。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共同来服务人类 社会 。


第二,在电源技术上,目前我们应该是领先苹果,是否可以考虑给苹果供应电源模块,提高苹果手机的耐电强度;或者我们授权苹果生产,只收专利费用。


我的思想是很开放的,但还需要公司董事会决策批准我的想法。

4. 华为创始人

华塌旁为创始人是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祖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毕业于重庆大学,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

2003年任正非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雹团力人物;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名350,全球富豪榜排名1741。

任正非的人物评价:

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理性而充满自信的言论,无疑有着稳定人心、维护企业平稳运转的积极作用。从更大的意义讲,任正非以一位中国企业家的身份,身体力团肆橡行地传播着现代企业精神,重申了一些人容易遗忘的常识,为中国企业面对外部压力如何保持定力树立了榜样。

5.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第一本完整阐释任正

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哗唤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人人敬仰的“英雄”任正春芦毕非,是如何指引华为,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财经类图书作者,主攻方向金融史、企业文化。对西方文化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有深入研究。已出版《30年后,女人拿什么养活自己》、《罗斯柴尔德为什么能》等优秀财经类图书。 目录 第一篇 关键时刻之草根创业——步履维艰,同心合力第一章 艰苦奋斗是华为的魂第一节 华为是无数优秀员工成就的第二节 创业的辛苦,只有华为人懂第三节 任何时扒芹候都不能丢掉魂第二章 前进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第一节 不跟随泡沫当时会死掉,跟随了泡沫未来可能会死掉第二节 集体辞职,我们公平竞争到底第三节 企业发展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活下去第三章 三分天下,终有华为一分!第一节 华为呼唤英雄第二节 燎原星火,有建立起大企业的思想准备第三节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关键时刻的启示之一:创业要有坚定的勇气和决心。关键时刻的启示之二:该冒险的时候必须勇敢前行。第二篇 关键时刻之狼性生存——末位淘汰,不懈创新第一章 败则拼死相救,胜则举杯相庆第一节 相信事业一定会胜利第二节 决策不都是对的,需要理解与宽容第三节 华为追求的从来不是利润最大化第四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二章 人才的增值是企业最重要的增值第一节 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第二节 培养人才要施行“低重心战略”第三节 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第四节 落后者抓住机会,优秀者创造机会第三章 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第一节 永不做丧失斗志的“沉淀阶层”第二节 板凳要坐十年冷第三节 年轻是弱项,但也是强项第四节 实行末位淘汰有利于保护优秀的员工第四章 创新:思想上的创造才有价值第一节 资源共享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第二节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第三节 要创新出能卖掉的东西,就得“反幼稚”关键时刻的启示之三:办企业就是办人才关键时刻的启示之四:企业不创新,势必走向灭亡。第三篇 关键时刻之野蛮生长——接轨国际,探寻机遇第一章 瞄准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第一节 西方人穿西装打领带,我们穿中山装一样行第二节 竞争中要坚持“深淘滩,低作堰”第三节 “本地化”的贴身服务第二章 发展必须保持合理的成长速度第一节 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会死亡第二节 扭扭捏捏,就会一败涂地第三节 相互批评不好掌握火候,要提倡自我批判第四节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第三章 质量和服务是关乎生死的斗争第一节 客户的满意是我们成功的基础第二节 忽略质量,那是自杀,或杀人第三节 让客户满意,就要坚持客户的价值观第四节 打仗的队形是可以变换的关键时刻的启示之五:中国企业要兼收并蓄,走出国门。关键时刻的启示之六:企业唯一的目标是创造客户第四篇 关键时刻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残酷竞争第一章 天天思思考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第一节 泰坦尼克号是在欢呼声中沉没的第二节 别把公司当天堂第三节 可以自豪,绝不能沾沾自喜第四节 不能居安思危就必死无疑第五节 自动降薪是为了戳破太平意识第二章 掌握知本,再一次的IT泡沫崩溃也无所畏惧第一节 把“论”留给社会学家,把“知本”留给我们自己第二节 掌握核心技术就不会受制于人第三节 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关键时刻的启示之七:发展速度跑不过危机,企业必将一败涂地。关键时刻的启示之八:打造知识密集型企业。第五篇 关键时刻之基业常青——两刃思维,灰度管理第一章 从僵化到优化,优化后再固化第一节 打麻将绝对不可以第二节 削IBM的足,适华为的履第三节 变革得太急切,效果不可能会好第四节 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成本控制第五节 不想改进管理,企业已经死亡第二章 任正非的A级管理要点第一节 均衡发展,抓短木板第二节 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第三节 以业务为主导,规范化管理第三章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第一节 领导人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与妥协第二节 明哲保身的领导是变革的绊脚石第三节 淡化英雄色彩是职业化的必然道路第四节 让最有责任心的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第五节 评价干部要不断推进任职资格第四章 二十年成功与失败的积累锤炼出华为人第一节 要低调,不要响应第二节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第三节 君子取之以道,小人趋之以利第四节 核心价值观永远不能变第五节 集体的智慧是力大无穷的第六节 为家人的幸福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第七节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关键时刻的启示之九:企业管理要不断优化。关键时刻的启示之十: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至关重要。 编辑推荐 中国企业家中的教父级人物,作为“军人帮”造就的狼性企业家。任正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华为内部发表一篇务虚式的讲话或文章,很多都成商界名章了。在华为发展的每一个横、纵坐标点上,每一个关键的、迷茫的时间节点上,任正非总是及时地站出来,以其卓越的企业家智慧为华为指明方向。因此,华为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激动人心的、跨越式的传奇发展。 书摘与插图媒体评论 任正非是中国所有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他被《福布斯》评为最受国际尊重的中国企业家,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他具有“惊人的企业家才能”,他被《中国企业家》杂志授予终身成就奖,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说物竞天择,唯有惶者可生存;他说逆流而上,唯有智者获成功!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他的语言极具魅力,他的思想充满智慧。本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任正非的远见、胆识、智慧。他于商场中翻云覆雨,于危机中力挽狂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6. 华为总部基地要搬出深圳吗

从一家用户交换机(PBX)生产公司销售代理到如今的世界级企业,华为用了30年。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的各种“语录”流传网络,被称为管理思想家。由于较少公开露面,任正非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

任正非说,未来华为的研发将主要投在主航道上的基础研究、人工智能部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是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些都是很难突破的,我们跟随世界的投入前进,同步世界的发展。”他表示“区块链”对于华为来说,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任正非同时直言,华为现在的大企业病应该是很严重的。“有高层管理人员批判我们自己,说曾经对人的管理都是科学管理,现在怎么变成数学管理?这就是僵化教条了,机构太庞大、太沉重了。”他说,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先炮轰,然后一点点小改革,只要看到了方向,就能慢慢改革,提高效率。

7. 如何评价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

一个在老毛影响下成长的爱国者!(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把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础上,只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稿唯此础上,才会获键迅得平等与尊重。 )
一个以技术为发展方向的有为知识青年!(他自学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
一个视死如归,敢拼敢干的血性企业领导者!(狼文化)
一个杰出的领路人(任山洞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在研制C&C08机的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对全体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一个尊重贤能、用人唯能的技术人员(离开商人唯利是图这个“一般”,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
一个有思想的富翁(华为的寒门学子基金,意义等同于“希望工程”。当时,有人提出来,基金的名字是否叫“优秀XX基金”,任正非不以为然:贫穷和出身并不可耻,高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华为公司有近七万的员工持有虚拟的受限股”,这占据了华为总股本的98%以上的份额,而他只有不到1.5%的股份。“我个人根本就没有钱,现在我买股票贷款的钱还没有还完。”)
一个广受争议,同时广受同行佩服的脱离了平庸的伟大的企业家、思想者。
一个务实有远见的企业家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希望。我们应该庆幸我国还有这样的人,至少在他的成长阶段没有夭折,至少他展现了他应有的部分光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