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区块链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区块链研究中心人民银行区块链讲话

zhousys 区块链知识 2023-10-29 09:21 737

摘要:人民银行区块链讲话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双方在交易中自动执行协议,从而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智能合约能够实现自动执行、自动审计、自动结算等...

人民银行区块链讲话

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双方在交易中自动执行协议,从而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智能合约能够实现自动执行、自动审计、自动结算等功能,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数字资产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数字化货币,它能够有效地实现资产交易,支持多种资产的全球流通,实现资产的自动化管理。数字资产的出现,可以加快资金的流动,改善资本市场的效率。

金融科技指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金融服务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它能够改善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安全性,并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运营效率。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金融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❶ 狄刚:央行正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应用

9月10日,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北京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举办。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平行论坛“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主旨发言,他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积极 探索 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应用,在发行层基于区块链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提升了对账效率;同时,区块链在解决信任问题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而技术上去中心化并不等于管理去中心化。

狄刚认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内生改良和外部赋能两方面:在内生改良上,有供应链金融、农业金融、贸易金融和普惠金融等应用;在外部赋能上,金融机构也为智慧城市、“三农”和民生等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区块链应用服务。

据介绍,数字货币研究所积极加强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已牵头国内外多个标准化组织工作组和标准化项目,推动区块链标准制定。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狄刚提出了四大原则:少谈颠覆,多讨论场景运用,用技术解决行业痛点;理性务实,综合各种成熟先进技术实现效果最优,这也是数字人民币研发采用混合技术架构的出发点;技术是中性的;既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区块链,解决问题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出发点。

为赋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狄刚认为当前区块链可从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和制定核心技术标准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

❷ 许可区块链是许多金融应用未来的关键特性

本期主题为“通向未来的融合技术”——区块链技术与AI、大数据、隐私计算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对于开放金融、数字医疗、可依赖的AI应用等经济利基领域进行迅速地填补,从而为下一轮经济升级奠定基础。

熊伟:相比公共区块链,许可区块链是一种更实用、更有用的许可数据共享系统的设计方法,是许多金融应用未来的关键特性或关键因素。对数字经济的探讨中,虽然去中心化是一个极为重要和有用的特征,但可能不是未来最有前景的领域。我认为目前更紧迫的问题是数据共享。如何设计数据共享系统,使不同参与者、公司等更广泛的人群使用数据。这一工作十分重要。我认为许可区块链或许可分布式账本提供的方式更具前景,更有可能实现向大量用户提供许可的数据共享系统。

主持人:我们知道区块链架构的最初目的是实现比特币。约11年前比特币诞生,具有金融功能。但现在,比特币受到争议。目前,区块链金融应用有CBDC、JPM Coin、Libra等多种应用。请问您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何看法,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何潜力和挑战?

熊伟:由比特币引发的区块链金融应用。比特币确实引发了一轮数字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各种数字平台融资方案和运营模式的创新设计浪潮。我先讲我的主要观点。我认为,尽管业界专家在这些非常重要的领域取得了众多进展,尽管人们对这些技术充满热忱,但是,我认为在近期最有发展潜力的模式不是比特币模式,我认为一些其他的改进版模式更有可能在金融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发展出更多应用。

其中,我要特别强调许可区块链。相比公共区块链,许可区块链是一种更实用、更有用的许可数据共享系统的设计方法,是许多金融应用未来的关键特性或关键因素。你已经提到了区块链的各种新兴金融应用,比如Facebook的Libra、摩根大通的摩根大通币,我们还看到一种新的加密平台。其实,近几年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加密点数和代币上市。这些都与比特币热有一定关系。

特别是,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不变性等特征非常受欢迎。人们对这些特性兴奋不已,这些特征也引发了许多新平台和数字支付系统设计的通证化。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Markus将这些问题巧妙地总结为“三元困境”。比特币的设计应面对这一根本问题,即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问题。这是三个问题,互相之间存在一定内部冲突。我认为,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能解决该三元困境的方法。该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因此该设计投入广泛应用时面临许多问题。

我看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最近的一次演讲,讲述了中国人民银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方面所做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被称为全球最先进央行,正在考虑未来发行数字货币。周小川认为,正是由于我们提到的这些原因,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不太可能建立在公共区块链上。他也对这些问题表示担忧。去中心化意味着要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可能导致大量浪费,正如Markus所述。这也导致了速度问题,一种货币要在大国广泛使用,速度是关键。

他还提到,在实际情况下,不变性可能无法实现。人们会犯错误。想一想金融市场的”胖手指”问题,在中国已经出现多次。当这些问题发生时,确实需要一个有能力在错误发生时纠正交易信息错误。但目前这种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将使纠正错误(即使是简单错误)成本极高。强调一项我个人的研究工作,最近我和Michael Sockin合著了一篇关于加密货币模型的论文。论文强调了去中心化带来的另一个潜在问题,即,去中心化意味着数字平台的所有权没有股东或“所有者”。

没有所有者,意味着没有人会为公共利益出资。我们知道,数字平台依赖大型网络才能蓬勃发展,因此需要吸引大量用户使用支付系统或使用数字平台。要实现大型网络,就需要有人出资鼓励参与。没有所有者,就没有人为这些公共利益出资。这可能会导致数字平台和支付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另一潜在冲突,阻碍其未来发展。我们特别强调,“基于令牌计划”的去中心化带来了这种权衡。

通过去中心化,基于令牌的平台可以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用户。我们知道,对于由股东持有的以股权为基础的逐利平台,如果经营不善、利润不佳,平台可能会采取过激措施,比如过激的广告策略、销售策略,甚至向第三方销售用户数据。这些情况已发生多次。我们见过这些情况。去中心化移除了股东,因此移除了平台剥削用户的动机。所有用户共同控制这一通证化平台,而用户不会损害自己的权利。这是通证化平台的优点。

缺点是我提到的公共利益问题。一个平台或支付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用户群,才能发展壮大。去中心化的用户面临这一巨大问题,即没有人愿意贡献公共利益、出资吸引用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效应。对于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平台而言,这种对滥用用户信息的担忧尤其强烈。我们的分析将表明,实际上通证化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平台更有吸引力。比特币或其他加密代币的狂热粉一般不会说这些。但我认为事实可能就是如此。

另外,我想强调股票价格和代币价格的差异,代币价格往往非常不稳定,我们看到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代币或加密货币在世界各地交易,其中很多极不稳定。我们常把这种高波动性归因于某种疯狂的投机行为或某种价格泡沫,但两者在概念上有重要区别。股票价格是由股票平台从平均用户那里获得的利润驱动的,对于大型网络,有些用户是重度用户,有些用户是较轻的用户,利润由平均用户驱动,这将最终决定股票价格。

但是对于通证化平台来说,代币价格是由边际用户决定的,这些用户并不关心是否使用代币。从这个意义上讲,代币价格由边际用户驱动,而不是平均用户。在网络效应下,我们知道平均用户和边际用户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边际用户非常敏感。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他们很容易退出。基于这一原因,代币价格波动非常大,比通常的股票价格波动更大。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些数字代币或加密代币在世界各地交易。

我讲了与通证化和去中心化相关的概念性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要强调的是,对数字经济的探讨中,虽然去中心化是一个极为重要和有用的特征,但可能不是未来最有前景的领域。我认为目前更紧迫的问题是数据共享。如何设计数据共享系统,使不同参与者、公司等更广泛的人群使用数据。这一工作十分重要。我认为许可区块链或许可分布式账本提供的方式更具前景,更有可能实现向大量用户提供许可的数据共享系统。

该系统可以是一个设有特定权限的数据共享系统,对许可对象、获取内容设立权限,从而保证数据在系统内的分布和知情交易,合同基于许可的数据共享系统。

❸ 区块链的前景在哪里

如果说区块链应用的1.0阶段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2.0是应用在金融行业的话,那么3.0阶段将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正在研究如何发挥数字货币的正能量,让它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整体来讲,我们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易纲说。

一天前,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也表示,为实体经济服务才是区块链的前途。“如果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相结合,区块链主要放在虚拟货币方面,我觉得区块链是不会有前途的。”盛松成如是说。

中国互金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则认为,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应用。在他看来,如何实现规模化应用取决于四个要是:效率、成本、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度。

曾任中国银行和央行副行长和IMF的副总裁,现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的朱民在博鳌论坛上表示:“讲区块链的时候首先要把区块链和比特币分开,这不是一个概念。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在未来我觉得是革命性和无限的,区块链技术在将来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未来是很好的。”

“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结合没前途”

早在2014年,盛松成便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文章,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来说明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

在他看来,如果虚拟货币泛滥,货币政策便没有办法执行,而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他介绍,虚拟货币刚出来的时候,各国央行对待它的态度并不统一。“但是发展到现在,基本上统一观点了,至少不承认它是货币,因为它会妨碍整个货币政策的执行。”盛松成说。

早在2013年11月20日,当时还担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易纲在某论坛上首谈比特币。当时他表示,从央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不过,他同时也认为,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买卖行为,普通民众拥有参与的自由。

当时,易纲的表态被部分比特币投资者解读为利好消息,他们认为监管部门虽不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但也没有将其定性为非法,不会直接干涉比特币的交易。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4150元,几近腰斩。

❹ 区块链公司与多国央行合作研发CBDC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成为可能

众所周知,法定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基于UTXO模式的中心化账本,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维护与管理,这与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为核心机制之一的区块链技术并不相符。而区块链技术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参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是区块链技术的一次新突破、新应用。

ConsenSys参与CBDC研发

据悉,ConsenSys在官网就曾发布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文章表示,数字货币可以提供更便宜的跨境汇款,改善银行间支付结算以及加速零售市场创新等。如果各国中央银行不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则将导致市场依赖“私人支付代币”,从而可能会带来私有实体的失败和财务问题的风险,因为私有代币可能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央行数字货币将带来无风险、可广泛使用的替代方案。

Charles d'Haussy表示,2016年ConsenSys通过与新加坡货币当局以及南非储备银行合作开始接触关于CBDC的相关工作,也逐步地开展了跨境支付技术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探讨一个更大的概念—‘可编程货币’,任何有代币架构的CBDC都可支持。CBDC是对电子现金的一种完善迭代,可以改善中央银行资金的利用率,确保价值链更高效。”

此外,ConsenSys不久前曾发布了一项合规服务,以帮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识别以太坊发行的可能与犯罪活动相关的代币交易活动。ConsenSys全球金融 科技 联席负责人Lex Sokolin对此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在构建去中心化应用,这是拼图的一部分。我们正在试图做的是使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上的活动更加安全、透明且更容易追踪。”

在雄厚的区块链技术背景下,ConsenSys参与澳大利亚、法国以及泰国等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或将使区块链技术融合CBDC成为可能。

CBDC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对于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为特性的区块链能否与中心化的央行数字货币结合的问题,中国证监会 科技 监管局局长姚前指出,CBDC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依然存有争议,一种典型的观点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存在冲突,不建议CBDC采用该技术。

但是区块链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并与各项主流技术在深度融合,因此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业务角度,现实应用中的区块链都与“原教旨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更好的服务于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运营,可能是CBDC当前需要重点 探索 的方向。

姚前认为,虽然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不依赖中心机构,但不代表其不能纳入到现有中心机构的体系内,只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中央银行恰恰可以利用区块链将分布式运营有效整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对CBDC的中心化管控,两者并不存在必然冲突。区块链作为一种可能成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新兴技术,对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而言,有助于实现分布式运营,同时并不会影响集中管理。自底向上的“兑换”可以制定出全新的CBDC实现方案,这一方案同时实现了“管控中心化,运营分布式”的目标。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的数字货币研究项目就在 探索 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潜在用途和影响。

在该项目之下,澳大利亚将开发一个发行代币形式的CBDC的概念证明,市场参与者将可以在基于以太坊的DLT平台上使用这种CBDC进行融资、结算和偿还代币化银团贷款。该项目预计于2020年底前后完成,项目的各个参与方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有关该项目及其主要发现的主题报告。

❺ dcep是什么币

数字货币。
DCEP意义 包括:
第一,DCEP能追踪每笔交易的去向,在现金支付淘汰后,在只有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环境下,每笔交易对于监管机构都是完全透明的。资金流向被记录,对流通进行有效管控,如遇违法问题,可直接溯源查找资金来源。
第二,从全球意义来看,若DCEP可快速推广到全球,其他主权国家接受和允许DCEP,可绕过美元和SWIFT结算体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电子结算体系,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中央银行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中央银行主管数字人民币),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批发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数字人民币就是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服务,所有平台都必须支持(它是法定货币),从而摆脱两家私人互联网巨头掌握全国数字支付数据的现实尴尬。
拓展资料:
不是加密货币
DCEP和区块链加密货币是两个完全不同物种,虽然其也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这些区块链技术的基本特点。 引用人民银行一位副行长讲话,“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国家有必要利用新技术对现金进行数字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础货币??”。也就是说数字人民币根本不是加密货币,而是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形式,主要用于网上支付。 如果非要找个加密货币做比较,最多有些像泰达币USDT(一种稳定币,以美元支撑,等比例兑换)。
DCEP主要代替的是流通中的货币M0,即生活中购物等一些小零钱。M0的特点就是高频、小额。 5. DCEP的好处。
(1)双离线支付,满足在无网络信号时的电子支付需求。 只要双方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钱包,不需连网,只要手机碰一碰(借助NFC),就能支付数字货币。 其实离线支付功能并不新鲜,微信和支付宝都早已实现了。区块链使用轻客户端,即一个客户端只下载区块链块头,通过算法验证查验链上结果,用轻量级替代全节点早已是一个很成熟的方案。 当然“双离线支付”因为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验证,面临一定安全风险,一般也只能用于小额支付场景。
(2)其余的好处均是中心化支付结算系统的一些好处,没有特别,比如: 安全性更高:发生盗用,因为是实名钱包,有挂失功能; 多终端选择:不愿用或没有能力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其他的硬件; 多信息强度:根据掌握客户信息的强度不同,把数字人民币钱包分成几个等级。如大额支付或转账,则必须通过信息强度高的实名钱包; 点对点交付: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方式,可以实现定点到人交付。民生资金,可以发放到群众的数字钱包上,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可能性;
(3)非常重要的一点。 微信支付宝支付,不仅会在商家留下个人信息,同时个人在两家掌握全量数据的巨头面前是透明人;而如果是用DCEP,不会给对方留下任何信息。所有信息都将集中在人行,当然更易保证“三反”,即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

❻ 区块链以价值开启“大版权时代”

伴随互联网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传统版权技术已难以满足版权保护需求。业界认为,要应对数字发展带来的版权保护挑战,除国家政策指导外,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日前,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表示,将与DCI体系携手,打造集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新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影像版权服务平台。

其实近几年来,国家也不断出台支持区块链行业发的各项政策,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

2016年 ,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纳入新技术范畴并作前沿布局。

2021年3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区块链被列为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

2021年7月16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 132万个 ,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日前,版权产业利好与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消息不断。一 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将与华为合作构建我国自主创新的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体系 ,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版权产业新生态; 二是 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表示, 将与DCI体系携手,共同探索5G时代影像内容版权领域的创新研究,打造国家级影像版权服务平台 ,共建互联网视觉版权交易新生态。

而 阿里拍卖与新版链共同建设推进的“区块链数字版权资产交易” 频道前不久也在全国上线,并开始预展。阿里拍卖平台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版权产业领域的落地创新应用。据消息,“区块链数字版权资产交易”项目为从事文学、游戏、动漫、音乐、美术等著作权人,提供基于“新版链”进行数字作品把暖资产确权认证、上链交易。作品版权在“新版链”生成唯一的数字版权资产凭证,进行交易后的版权资产凭证合法持有人,将拥有数字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打造的国家级影像版权服务平台将运用到区块链、影像隐形数字水印、全网影像版权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业内认为,数字水印技术目前可形成商业应用的场景包括广电内容监测、媒资检索、影视剧审查防泄漏、广告监测统计、电影放映机、互联网版权保护、军事信息保密和IP商品防伪等 8类场景 ,累计市场规模超过 20亿元 。技术和资源的绝对优势明显,未来在数字水印业务收入规模有望大幅扩大。

区块链基于数学原理天然解决了信息存储过程中的所有权确认问题,对于版权信息的记录、传输、存储结果都是有效可信的。 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一旦生产将永久记录,无法篡改,除非能拥有全网51%以上的算力,才有可能修改相关的版权信息。

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的维权活动中,由于第三方机构的执行效率低下,取证难,成本高,赔偿低,周期长等一系列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信息互通互联在区块链全球网络中,不需要第三方的处理,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通俗来讲, 区块链解决了无法篡改登记时间和内容的问题,数字水印技术则解决了提供证据的问题。

汉邦高科相关人员曾比喻到: “我发现了有人盗版我的内容,而且内含我的水印,这就可以提供证据证明盗版确权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把水印上链,区块链+数字水印结合起来,就可以完美破解原有版权保护技术确权繁琐的核心痛点,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

区块链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概念。很多人以为的区块链仅仅是与数字货币相关,但实际接触到区块链的场景可能更多发生在:健康码、网约车、股票交易...实际上, 区块链及其技术衍生应用可以说是当下最火热的新兴产业 。

区块链不能代表未来,但它的未来拥有巨大可能性。针对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的应用场景,还需要做的就是 深入攻关区块链核心技术,把脉区块链赋能产业的应用本质 。将技术应用做到位,流程做规范、链上信息安全并重点解决,在实体领域真正有效落地,让未来产业区块链迎来飞速发展的新纪元。

❼ 周小川再谈区块链技术和央行数字货币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受邀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发布会上,周小川行长还谈及了数字货币及区块链,他表示:

“ 央行认为科技的发展可能对未来支付业务造成巨大改变,央行高度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技术会产生不容易预测到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规范。

在之前,周小川就央行要发行的数字货币回答过一系列问题。根据周小川行长的描述,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应该有这些特性:

一是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

二是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手段。

三是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

四是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就频繁提及比特币及其底层技术。

央行周学东:对境内比特币交易平台应当包容、暂不取缔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提出建议,对境内比特币交易平台应当包容、暂不取缔,留下一段观察期,但在短期内必须明确比特币交易平台监管红线,严格监管。

“长期看有必要研究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周学东说,需要研究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研究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性质,探索出台国家层面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管理试点政策,对少数合格交易平台进行许可或备案试点。同时,强化监管合作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构建比特币交易所诚信体系。

人大代表沃伟东:建议合理监管比特币、促其良性发展

3月7日下午,上海汇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沃伟东在发言中建言,应该将比特币置于法律框架下,以促进其良性发展。沃伟东表示,近期央行出手加大对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之后,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明确了比特币性质,抑制了市场的泡沫,同时对社会资金的风险,也得到了初步控制。

不过,沃伟东认为,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也要观察到相关的问题。“目前中国比特币的交易量大幅减少,中国主要交易平台的交易量跌至不到原来的1%。”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此之前,全球超过90%的交易量都发生在中国。正由于此前中国占据着交易量的高地,因此“毫无疑问拥有比特币的全球定价权,对比特币乃至区块链行业,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沃伟东表示,对于比特币以及区块链这样的新生事物,世界大国都在积极探索,因此不可以简单地否定和抛弃。他建议将比特币纳入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定合适的监管策略。“合适的监管策略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真正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引领创新。”

比特币相比黄金、股票其市值微乎其微,但是比特币的底层应用技术区块链吸引到了诸多关注目光。由于区块链技术得到官方认可,全球各市场都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中国央行也在公开招聘相关人才、实践数字货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相信各国会抱着更加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比特币行业。

❽ 数字人民币代发工资!看区块链技术如何“保护”你的钱包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的平行论坛“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积极 探索 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应用。此前,雄安新区应用资金支付区块链系统,实现了建设者的工资发放。该系统在节省工资交易成本的同时,还使交易数据公开透明,保障了交易的真实与安全。

区块链应用于数字人民币的原理

资金支付区块链系统将区块链作为底层系统,应用数字人民币实现工资的价值转移,具备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匿名加密、点对点交易、即时结算等特点。

1、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帐本是分布在多个节点的数据库,每个节点都存储相同的账本副本,共享帐本信息。数字人民币加入区块链后,不仅可以进行数字货币的确权登记,提高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还能将帐本交易信息记录在不同服务器上,为银行创建一个分布式的可公开查看的网络,确保交易数据准确透明。

2、点对点交易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意味着其不受服务器的控制,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并共同维护全网节点的数据信息。此外,每个节点遵循密码算法的规则,不需要第三方或者信任机构背书。在此特性下,数字人民币可以直接点对点交易,实现交易信息和价值的同步转移。

3、智能合约

简单来讲,智能合约是运用算法编写合同条约,并部署在区块链上按规则自动执行的数字化协议。在发放数字人民币工资时,施工总承包方在区块链系统上发起支付清算,将建设者的钱包ID和工资金额等信息上链,系统会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以智能合约的形式保障交易安全;在交易时,交易票据会在全网广播,确保交易信息难以篡改;交易后,智能合约执行完毕,会自动将数字人民币从施工方钱包转入建设者钱包。这一过程中,双方直接进行数字人民币的价值转移,节省了中间环节成本,实现了点对点即时结算。

区块链+数字人民币的优势

相较于微信、支付宝等传统的电子支付,数字人民币不依赖银行,用户通过钱包就可获得存储、支付、查询等服务。在转账时,数字人民币支持离线支付,用户只需通过扫码、汇款、碰一碰等交互形式,就能实现资金的转移,避免了因网络障碍延时到账的情况,实现“交易即结算”。此外,数字人民币的钱包对用户的要求较低,用户不需要实名认证,减少了银行、第三方等机构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数字人民币的优势逐渐凸显。

除了发工资,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拓展到了跨境支付、国内信用证等金融领域。总之,区块链技术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可信任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资产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安全。

专家: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周鹍鹏

❾ 看懂央行数字货币的未来,把握创富趋势


今年正值博鳌亚洲论坛20周年,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与会,包括数字支付、“一带一路”合作、产业变革等在内的多个热点话题被讨论。在“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主题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对于数字货币的看法。


周小川称:


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市场在推进数字资产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数字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好处是什么?


进入牛年以来,加密货币持续火热,各国央行对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央行数字货币,全称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简称CBDC,译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目前,全球86%的央行都在 探索 央行数字货币。其中,中国已在多个城市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美联储正在研究数字美元,欧洲央行也刚刚结束了有关数字欧元的公共咨询,并称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决定是否启动数字欧元调研项目,预计相关调研耗时约两年时间。



对于备受官方青睐的央行数字货币,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Chetan Ahya认为,它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全球储备货币。


简而言之,如果一国的数字货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获得了认可,其发行国可能会在融资成本、金融交易控制方面获得重大优势,类似于美元当前的“特权”,也就是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对此,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各国央行将发行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数字货币”,并通过金融中介向公众开放。而央行发展数字货币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货币主权问题:私人支付网络迅速发展。随着它们获得市场份额,这些网络可以成为许多用户的主要交易手段。各国央行担心的是,货币将几乎完全在这些网络当中流通,对央行对货币体系的控制造成威胁;


二是金融稳定性:私人数字货币供应商的任何潜在故障都有可能破坏整个支付系统,并带来金融稳定性相关风险。尽管监管机构已经采取措施减轻风险,但这些风险并不能被消除。相比之下,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创造并持有,可以保证其作为交易交换媒介的可靠性;


三是金融包容性:私人、狭隘的货币网络崛起,可能将部分人群(如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排除在外。但央行数字货币就像实物现金一样,可以广泛使用,甚至可以在金融包容性方面做得更好。


不过,摩根士丹利也提到,央行推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商业银行或将面临一定的脱媒风险。因为,一旦央行数字货币上线,消费者就能够直接使用相应的账户进行转账。

中国版CBDC


中国版CBDC被描述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透露,人民银行正考虑在更多场景、城市试点数字人民币。


不过,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还没有时间表。李波表示,在全国推广之前需将三方面工作做到位。


首先是要继续做好试点工作,扩大试点项目范围。


其次是要进一步打造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包括生态系统等。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再次是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监管数字人民币的使用。

推行CBDC的真正原因


数字人民币(CBDC)的核心技术是“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央行推行数字人民币也是看上了这个技术的优点之处。


除此之外,推行CBDC还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数字人民币可以降低纸质印钞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二是数字人民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货币的安全性以及防伪水平,有效抵御假币风险。


三是数字人民币改变了第三方中介参与交易的传统方式,只要拥有实体电子钱包并且有电,不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直接进行交易。


四是发行数字人民币可以有效平衡便携性、匿名性和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


五是,从全球角度来看,发行数字人民币还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如今,美元霸权迟迟不落幕就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一张以美元结算的全球体系网,再想要脱钩是非常的困难的。


而现在,依靠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人民币有望冲出美元霸权的束缚,重新建立新的全球支付体系。

数字货币的未来


新冠疫情下,全球央行已经走在了数字化支付的前沿,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稳步推进的过程中。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 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设计主要是用于国内零售支付,条件成熟时,如果市场有需求,可以实现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


王信介绍,前期,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跨境使用进行了技术测试,这是人民币试点的一次常规性研发测试工作。



在国内,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地区正在试用,包括在冬奥会的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测试场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积累了丰富经验,下一步会继续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进一步积累经验。


那么,数字货币的价值有多大呢?


返回金钱的本质,必须有流动性具备存储支付能力等。数字货币具有分散和保密的特征。传统货币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电子支付越来越热。一旦钞票不再运作,未来的数字货币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周小川曾表示,对于中央银行控制的数字资产,将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以确保数字资产操作系统的安全。从一开始,它就与比特币的设计理念不同。


以上可以看出,央行可能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然而,数字货币毕竟不是一个特定的机构,所以未来的大趋势是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严格管理”。


总体而言,央行数字货币是一项富有前景的创新,未来,零售支付系统的建立与跨境支付优化将是趋势和重点,将为数字银行、金融 科技 等金融服务的增长创造了巨大商机。

❿ 伟大的时代棋局:央行数字货币支撑中国大胆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 - 草稿

伟大的时代棋局:央行数字货币支撑中国大胆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

币圈资治通鉴      6天前

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盘伟大的时代大棋!

亚洲周刊在2019年发文,富有远见的神预测人民币实施自由兑换,并透彻拆解逻辑!

时至2020年6月18日:党中央在经济、金融、证券领域最高决策者同时在第12届上海陆家嘴论坛发声“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及新加坡高层借势与上海就数字货币互联互通交换意见!

                                      01

          央行数字货币变相实现人民币自由                                          兑换

如果说,今天的人民币由于自由兑换受到了限制,无法在海外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结算货币,那么,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由央行所发行的虚拟数字货币,如果被大量数字货币交易所接纳,等于从另外一个层面实现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国际贸易中,任何持有中国央行虚拟数字货币的一方,都可以通过交易所,将这种数字货币换成比特币或其他虚拟数字货币,然后再换其他法币。这样,中国便摆脱美元霸权下传统的外汇结算信道,有望创造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就算暂时无法取代美元,但是也可以取代互联网贸易中的USDT等等稳定币,也可以成为国际间个人支付的基本货币。

目前中国担心外汇外流,而不敢放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未来,央行虚拟数字货币的外流却与外汇无关,因为背后的锚定物肯定还是以人民币为主。这也破解了目前资产外流和外汇下降的魔咒,即便放任虚拟数字货币的外流,也不用担心外汇储备降低。这也是我们认为当下时刻,中央为何要提升到政治局层面来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原因。

虚拟货币的第三种类型则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确权」的优势而全面革新的证券类代币。二零一七年的ICO让很多人发现,与智慧合约结合后的代币其实可以比股票、债券、期权等更能有效利用资金,同时提升效率。但由于现有法律监管架构无法有效规管代币融资的责任主体,所以代币经济体最近两年又开始变得有些暗淡,更有各类借助代币为名的问题项目混水摸鱼,令代币经济体被视为「骗局」。但是,伴随着全球对区块链有了更大的共识,更多的信息与权益上「链」,对于现有金融体系有巨大革新的代币经济体终会归来。

在自由意志主义者主导的「密码朋克」(cypherpunk)组织影响之下,从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开始的虚拟数字货币之路,本意是要颠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更要颠覆以任何国家法币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秩序。现在中国借助区块链,或许可以挑战美元霸权,但是自身同样也要面对去中心化的挑战,中国也不可能建立一套以人民币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本聪在比特币创世区块所写入的那一行字,嘲讽旧的金融秩序,今天中国的这套金融秩序同样也在他的嘲讽范围内。中国在全面拥抱区块链的当下,需要比美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区块链,帮助全球新的经济秩序与金融体系重建。如此才算是真正的突围。

中国还具有一个比美国更有利的优势,就在于中国对美元霸权的依赖不如美国深,所以中国更容易船小好掉头。伴随着自上而下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除了金融之外,区块链这种「人」与「机器」相结合的去中心化的社会组织思路,对更多人的启发也会逐渐体现出来,并且发挥其作用。这恐怕会引发更深远的影响。

                                      02

              人民币3.0即央行数字货币将突围                                      美元垄断

中美贸易战之际,中国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寻找经济突围之路,并挑战美元霸权。中国研究推出「人民币3.0」的加密货币系统,并与主权信用挂钩,与国家GDP、财政收入、黄金储备建立适当比例关系。中国在区块链领域领先全球,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上前十名有七家中国公司,中国的专利占了百分之六十七。

区块链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寻找经济突围之路,既是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也被中国视为挑战美元霸权的良方。区块链近日受到中国高层的极度重视,在十月二十四日的讲话中称区块链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随后《人民日报》等官媒都发表社论支持,也带动中国股市里区块链相关股票的暴升,比特币在十月二十七日就急升两成,沪深股市的区块链概念股也节节上升。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结合,促进、改善现有产业效率,二是推出「人民币3.0」的货币系统,抗击美元霸权,另辟蹊径发展崭新的货币系统,进一步将人民币数字(数码、数字)化。

人民币3.0代表了人民币走进新阶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就说,中国央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人民币1.0是纸币,人民币2.0是走向电子化,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系统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支付工具。人民币3.0则是数字化,成为加密货币。凡货币就涉及发行抵押、支持的问题,黄奇帆认为数字货币应当能够与主权信用挂钩,与国家GDP、财政收入、黄金储备建立适当比例关系,以作为人民币3.0信用支持,他也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M0(流通中现金)的替代,而不是将现有货币的数字化,也就是把现在市面上的现金,逐步转化为加密货币。人民币3.0将摆脱与美元汇率波动的担忧,分庭抗礼,推动数字化的人民币形成新的生态圈,在庞大内需与「一带一路」支撑下,美元霸权将受到挑战。这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节骨眼,正是中方「异军突起」的筹码,对美国构成强大压力。

中国早就是区块链应用的先锋。二零一四年,以太坊的发明者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开发「下一代加密货币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时,就是靠中国投资者支持。今天全球虚拟货币中的前十大,其中至少有七个是跟中国人与全球华人密切相关。中国人在区块链领域中的深度介入,其实也体现在比特币的「挖矿」工程。今天依然有约百分之七十的矿工在中国,世界最大的挖矿公司「比特大陆」(Bitmain)以及嘉楠耘智都是中国公司。

中国的区块链科研成果也是世界之最,根据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二零一九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申请专利前十位的公司,有七家是中国公司,美国只有两家,首两位的是中国的蚂蚁金服和中国平安。以国家计算,中国则占了专利的百分之六十七,美国排第二,仅占百分之十六,反而中国在区块链的科研上已经弯道超车,超越了美国。阿里巴巴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则包括了药品正品追溯、跨境手机转账、电子票据等,反映除了加密货币,中国亦努力将区块链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工信部去年发布的《二零一八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也规划了,未来区块链落地发展的产业有:商品溯源、版权保护与交易、电子证据存证、财务学理、精准营销、大数据交易、工业、能源、医疗、数字身份物联网等十数个产业领域,《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亦指区块链创新应该与炒作加密货币、炒作空气币区别对待,亦指出区块链在安全、标准、监管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指的就是要落到实处,对实体经济有所贡献。

                                    03

                          区块链的源流

十年前,比特币创办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写入了一行永久保存的文字,那是当天《泰晤士报》头版文章的标题:「二零零九年一月三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中本聪此举目的很明显,他想让后世查阅创世区块的人都看到,在旧的金融体系虚弱不堪的时刻,新的金融体系诞生了。

过去十年中,比特币从几个技术天才的游戏,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工具,由比特币所总结出来的区块链技术,更成了未来智慧时代的底层基础。这十年的跨越,让很多人眼花缭乱。其实,不用把时间拉长到十年,就是最近几个月的变化,也已经让很多人震惊不已。

                                  04

                    脸书筹建Libra挫败

二零一九年六月份,脸书(Facebook)推出的与多种货币锚定的稳定币Libra,几乎要改写全球支付版图。当然,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遭到了目前掌控美元霸权的既得利益集团借监管之名的强力阻击,导致Libra陷于难产。十月二十三日,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说:「我们需要讨论不创新的风险,尤其需要考虑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如果中国的金融系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标准,那未来美国很难实施制裁和各种保护措施。」

在当前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扎克伯格的警告话音刚落,就传来回声。中国由最高层出面,扫清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最大障碍。二十四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国家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

自二零一七年九月四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针对ICO融资发出了绝对的禁令之后,区块链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其实进入了一个灰色地带。禁令自上而下、似无还有地限制了行业内对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的探索。而现在最高层的定性「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等于完全解禁。央行数字货币很快可以从理论走向实践,其他方面应该也会随之放开。

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并不复杂,区块链的关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人」与「机器」相结合的去中心化的社会组织思路。重要的是社会对这种思路的共识与实践。如果说,在比特币的最初五年,很多人还难以看到一个新金融体系的诞生,而到了后五年,特别是以太坊所依赖的智慧合约,让人们看到了比特币的升级版本,也就是所谓的区块链2.0出现,人们真的可以借此全面改写现有金融秩序,不止是支付秩序,包括证券秩序,包括银行秩序等等。

                                  05

                  瑞士新加坡推动区块链

在过去五年,很多谋求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更高地位的国家早已行动起来,全面接纳区块链,典型的如瑞士、新加坡。他们早已成了中本聪的信徒,早已相信比特币设计伊始的宏大目标。他们也在实践。但他们的努力虽然对区块链行业有所影响,却并不足以动摇世界的金融体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体量太小,他们国家所形成的「共识」,还不足以带动整个世界。

所以,一旦中国或美国这样可以影响全世界的大国认可了区块链的思路,然后把具体的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那么,全球性的共识才可能建立。届时,一个全新的金融秩序才会出现。所以,中美两国在区块链共识的标准上,必然要遭遇。最近几个月,这种遭遇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

最初设计比特币的中本聪,无论这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无论其是生是死,他都为创立依托于互联网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后来从比特币开始的虚拟货币,以及区块链的发展,都超出了中本聪的预期,而变得更为复杂。中本聪的设计,是想让比特币成为互联网贸易中的第三方支付货币。这一目的显然没有达到,今天的比特币,在互联网贸易中,实现的是另一种金融工作的作用。

所谓互联网贸易,并不是指电商一类,将线下的商店店面搬到在线,然后出售。在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的设计中,互联网贸易是指从互联网生态中产生,然后又在互联网生态中交易的贸易。因为完全不涉及线下,所以可以通过比特币这种纯粹虚拟的货币进行交易。但现在,总量恒定的比特币,正日渐成为一种储备货币成为类似黄金一样可以被视为价值储存的工具。反而是设计中的Libra,或者中国央行长久以来一直提的央行虚拟货币,可以成为互联网贸易中的支付工具。

今天,依托于区块链技术,虚拟货币已经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就是比特币,伴随全球认可比特币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是所谓的「共识」越来越强,目前价格不断波动的比特币必然会找到一个估值的平衡。

而第二种类型,就是作为支付工具的「稳定币」(Stablecoin)。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十亿人服务」。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九月份已经表示,中国央行版数字货币「呼之欲出」,而且中国央行版数字货币采取两层架构,既会向机构发放,也会直接向个人发放。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版数字货币有望成为全球网民进入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工具,取代目前USDT之类稳定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认可,也就是十几亿人的共识,中国央行版的虚拟数字货币也容易被接纳为跨境支付的交易工具。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9-11-06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