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技术重新信贷业务流程Ⅰ什么是链改“区块链改革”“区块链改造”概念始于2018年。2018年8月5日,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上首...
区块链技术重新信贷业务流程
Ⅰ 什么是链改
“区块链改革”“区块链改造”概念始于2018年。2018年8月5日,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上首次发布《链改行动计划书》[1],从此“链改”成为圈内的热门词语。链改比较常见的领域包括金融、版权保护、游戏、政务存证等等。此后,“链改”一词开始广泛见诸新闻报导,链改也开始广泛应用到更多的行业中去,全面覆盖金融、社交、电商、游戏、媒体、零售、能源、农业、教育、医美、医疗等各项行业。
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提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专家认为,由于数字货币的推出、试运行及完善需要时间,试点推出“宜早不宜迟”。深圳具备开展试点基础,数字货币的推出将极大促进跨境贸易尤其是跨境贸易融资发展。这一重大利好无疑是对链改的再一次良性刺激。
10月24日,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3]这次集体学习,对于整个区块链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利好,能够从国家层面,促使行业更快速、更稳定、更健康地发展,是对于区块链行业从业者的一次信心提振。[4]
总书记讲话后,全国各地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在成都,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会、链博(成都)科技等相关企业代表出席学习会[5];在北京、杭州等地,也举办了类似的学习活动。可见,链改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Ⅱ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它如何改变商业和金融模式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它允许多个参与者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上共同维护一个安全、透明和不可篡改的记录。区块链技术最初是为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而设计的,但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
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中央控制机构,数据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这使得它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降低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透明性:区块链上的交易记录对所有参与者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这些记录。这有助于提高信任度和降低欺诈风险。
不可篡改:一旦交易被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无法轻易地进行修改或删除。这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智能合约:区块链上的交易可以自动执行,实现“智能合约”,即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相应的操作。这有助于简化复杂晌运的业务流程并降低成本。
区块链技术对商业和金融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中介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例如,通过采用区块链进行跨境支付,可以大幅降低汇款费用。
提高效率:区块链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合约特性有助于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错误率。
增强信任: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有助于建立可靠的信任体系,降低欺诈风险,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好的保障。
创新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催生了毁谨好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数字资产交易、供应链金融等。这些新型商业模式为纤铅现有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总之,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逐步改变着商业和金融领域的格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推广,区块链有望在未来产生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Ⅲ 区块链应用哪有比较详细的讲解
区块链应用有数学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权益证明、银行征信
各个应用具体讲解如下:
1、数字货币
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广泛、最成功的运用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近年来数字货币发展很快,由于去中心化信用和频繁交易的特点,使得其具有较高交易流通价值,并能够通过开发对冲性金融衍生品作为准超主权货币,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数字货币建立了主权货币背书下的数字货币交易信用,交易量越大,交易越频繁,数字货币交易信用基础越牢固。一旦在全球范围实现了区块链信用体系,数字货币将成为类黄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
2、支付清算
现阶段商业贸易交易清算支付都要借助于银行,这种传统的通过中介进行交易的方式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央行、境外银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代理关系,需要有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还要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导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支付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不涉及中间机构,即使部分网络瘫痪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协议,为用户提供跨境、任意币种实时支付清算服务,则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成本低廉。
以跨境汇兑为例,如果我在本国的一家小型银行开户,向境外另一家小型银行汇款,传统SWIFT体系下的转账过程中需要如下步骤:第一,我向自己所属的小型银行提交申请;第二,小型银行向签有汇兑条款的同国大型银行提交申请;第三,大型银行电汇境外合作银行;第四,合作银行向境外小型银行汇款。目前而言,根据所在国不同,该过程需要10分钟到两天不等。如果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结算技术,在汇出人民币的同时在做市商处进行挂单,世界上某个参与体系的交易银行接单,双方握手从而完成兑换,支付平均确认的速度则在几秒之内。
3、数字票据
数字票据是结合区块链技术和票据属性、法规、市场,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票据展现形式,与现有的电子票据体系的技术架构完全不同。数字票据的核心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在传统票据交易中,往往票据中介利用信息差进行撮合,借助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交易后,票据中介将失去中介职能,重新进行身份定位。二是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区块链由于具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一旦交易,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从而避免了纸票“一票多卖”、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的问题。三是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省去了中心应用和接入系统的开发成本,降低了传统模式下系统的维护和优化成本,减少了系统中心化带来的风险。四是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区块链数据前后相连构成的不可篡改的时间戳,使得监管的调阅成本大大降低,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径,并且可以在链条中针对监管规则通过编程建立共用约束代码,实现监管政策全覆盖和硬控制。
4、权益证明
区块链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记录,利用区块链可靠和集体维护的特点,可对权益的所有者确权。对于存储永久性记录的需求,区块链是理想解决方案,适用于土地所有权、股权交易等场景。其中股权证明是目前尝试应用最多的领域,股权所有者凭借私钥,可证明对该股权的所有权,股权转让时通过区块链系统转让给下家,产权明晰,记录明确。整个过程无需第三方的参与。
在伦敦举办的2015年欧洲卓越贸易技术金融新闻奖的主题演讲中,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BobGreifeld宣布,该交易所打算使用区块链技术管理代理投票系统。代理投票本来是由一家上市交易所使用的一项重要而又费时的操作,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股东们不必出席公司周年大会就能参与投票,人们用自己的手机就能投票,并且永远保存投票记录。区块链技术被视为股权交易领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确保透明交易的先进技术。
5、银行征信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无论是针对企业还是个人,最基础的考量是借款主体本身所具备的金融信用。各家银行将每个借款主体的还款情况上传至央行的征信中心,需要查询时,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再从央行征信中心下载参考。这其中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在这一领域,区块链的优势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各商业银行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在本机构的信用状况,客户申请贷款时不必再到央行申请查询征信,即去中心化,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完成全部征信工作。
总之,区块链已经成为金融业创新的热点之一,但是,作为新生技术,区块链同样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结算体系对监管风险非常敏感,如果参与者担心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支付体系因不稳定而崩溃。另外,由于其运营权由开发商掌握,显而易见的技术缺点在于,如果运营商本身掌握全网51%以上的算力,就能够实现双重支付,导致信任崩溃。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Ⅳ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上下游的融资服务通常围绕核心企业所展开。
由于核心企业通常对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在定价、账期等方面要求苛刻,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常出现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等情况。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流通困难的问题,风控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最大的困扰。这也导致了在:应收账款类、预付类、存货融资和信用贷款四种融资类型中,以应收账款类规模最大。
传统供应链金融核心痛点:
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资产无法逐级流转,保理业务不可贯穿整条供应链。二、三级供应商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商票的使用受制于企业的信誉,贴现的到账时间难以把控;供应商之间的结算约定,缺少系统化的自动触发机制;在多环节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回款保障缺少可信的技术手段。
金融机构在贸易背景核实、可靠质权、回款控制等方面操作与风险成本均较高,而贸易链条中的企业或平台又难以自证,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本、风险和收益较难平衡。
据艾瑞最新的《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工业企业的 应收账款已经具备一定的体量 ,为开展相应的供应链融资奠定了基础。然而,供应链融资的规模远不及基础的应收账款融资规模。
而根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持续大于50%,说明 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存在 。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安全性和智能合约 等技术特征,保证信息的完整与可靠性,能够有效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
1)核心企业在区块链上对资产的确权,包括债权凭证真实有效性的核对与确认。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保证债权凭证本身不能造假,证明债权凭证流转的真实有效性,可逐级进行拆分转让, 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穿透 ,从而解决链上供应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链上数据均可追溯根源, 节省了金融机构大量的线下尽调、验证交易信息真实性的人力物力成本 ,为银行或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控系统补充。供应商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能享受更快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在这个信任的生态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转化为线上数字权证, 通过智能合约防范履约风险 ,使信用可沿供应链条有效传导,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履约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当数字权证能够在链上被锚定后,通过智能合约还可以实现对上下游企业资金的拆分和流转,极大的提高了资金的转速,实现自动清算。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从区块链技术着手,布局供应链金融市场。我们选取以下4个竞品进行剖析研究,分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
产品介绍:
微企链以源自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通过腾讯区块链技术实现债权凭证的转让拆分。
其中,在原始资产登记上链时,通过对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行审核校验与确权,确认贸易关系真实有效,以保证上链资产的真实可信。债权凭证可基于供应链条进行层层拆分与流转,每层流转均可完整追溯登记上链的原始资产,以实现核心企业对多级供应商的信用穿透。
业务流程:
风险控制:
产品体验:
微企链没有具体操作界面可以体验。供应商的注册入口是小程序。微企链官网/联易融官网上面也只是留下了“联系我们”的入口。推测该平台并不对外开放,需为目标合作客户方可进行合作。
目前微企链的运营模式主要是跟联易融合作发布ABS/ABN,供应商在平台上去发行资产,申请融资。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融资成本。
产品介绍:
云信是中企云链平台上流转的企业信用。是由大型企业集团通过中企云链平台,将其优质企业信用转化为可流转、可融资、可灵活配置的一种创新型金融信息服务。
业务流程:
风险控制:
产品体验:
可参考公众号推文 《云链金融-用户操作手册》
中企云链的宣传主要集中于云信这一载体,云信=现金(随意拆分)+商票(绝对免费)+银票(高可靠)+易追溯性,很好地提炼出来“云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结算工具的优势。同时,借用了区块链的概念去证明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
从中企云链微信公众号的动态来看,目前云信正全国大面积推广。据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称:目前目前有一个两百人的地推团队,明年会布局到五百人。大概算下全国值得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五千家,一个人联系十家企业,五百人把这五千家核心企业抓住,就基本可以把整个中国的供应链金融覆盖了,详情可点击查看。
产品介绍:
中建集团供应商在中建电商“云筑网”平台完成招标、签约、订单等采购流程后,即可同步将供销资料存证至协作平台。
当供应商需要进行应收账款融资时,在协作平台上向银行提交融资申请,智能合约自动勾链存证信息,为融资银行提供完整可靠的审贷资料。融资审核通过后,银行将放款信息链上回复给供应商。融资到期后,供应商通过协作平台完成融资还款过程。
业务流程:
风险控制:
产品体验:
可参考文章 《携手共“筑”区块链建筑行业新模式》
该产品与上述产品不同,它合作的核心企业目前只针对中建集团直属局公司、子公司,且其融资服务只服务至与核心企业直接发生贸易往来的一级供应商,业务模式则是以链上数据作为融资材料的佐证。同时区块链保证的数据的不可抵赖和难以篡改,降低融资风险。
产品介绍:
应用区块链技术,创新开发应收款链平台,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
业务流程:
风险控制:
产品体验:
浙商银行基于趣链科技底层区块链平台 Hyperchain开发的“应收款链平台”上线。该平台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在线支付和融资工具,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的一款创新金融科技产品。专门用于办理企业应收账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转让、质押和兑付等业务。
在这里,我们借助商业画布来全面地分析竞品的商业化模式。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产品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其实大同小异,也很容易模仿。
除了本文中提到的,还有布比区块链,趣链的生意家/西美链等等等等,但是能做大做强的,是要拼资源。这个业务模式,注定是要由议价能力最高的核心企业来牵头做起,那么你能引入多少核心企业的资源,这个核心企业的体量是否足够大,就看你平台的业务能力了。
做这个竞品分析主要是为了研究里面的业务模式以及商业运营,实际上里面水还很深,并不是简单花了流程图+资金流什么的,就能够去复制人家的业务模式了。
Ⅳ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怎么使用
数据造假、数据不可信等问题的存竖者在,给金融监管及风控等众多应用场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正成为阻碍数据大规模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一大障碍。数据的真实可信问题长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更依赖数据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影响将更为凸显。
数据造假可能发生在任一环节。其中,在数据存储期间造假往往更加简单:因为在现有数据存储技术下,数据的所有者、管理人员或受托存储方均有能力单方对数据进行任意的篡改或删除前羡。
既然数据不可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归咎于单方可以擅自篡改和删除数据,那么如何避免这一问题自然也得到了业界大量的关注。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存储技术的诞生,对数据篡改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也在市场上取得了初步验证。
许多企业开始尝试采用区块链存储数据,例如在货物追溯等场景。其做法往往是将重要数据直接写入区块中。这一简单粗暴的做法确实解决了数据防删改需求、继而满足了部分数据的可信分享,但却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是无法存储海量数据:区块内不适合存储包括多媒体数据等在内的大数据,否则区块大小难以控制,使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变差。这就导致业务中必须对原生数据进行筛选取舍,仅选取少量必要数据存入区块,但这将降低可信数据的丰富程度。
其次是数据存取效率低:首先,由于打包过程的存在,区块链数据存储一般不用于高速的数据写入。其次,由于遍历式的数据读取方法,区块链无法支持快速索引、更无法支持SQL。
再次是数据维护效率低:区块链因其顺序引用的特点,不支持对个别历史数据的删除和修改(除非对全链重新生成,但这是区块链不应鼓励的行为)。这里需注意:“杜绝单方的私自篡改”和“完全不能删改”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前者是一种确保互信的技术手段,但后者可能属于一种必要功能点的丧失。
最后是有数据丢失风险:这一风险单指采用中本聪共识最长链原则的PoW区块链系统。在这类区块链中,当出现链分叉时,最长(或最重)的链分支会被保留,其他分支会被抛弃,这就使区块内的数据实际上永远存在被“颠覆”、被丢弃的风险。而自私挖矿等攻击行为的存在余悔薯,会加剧这一风险。这在数据存储应用中是无法接受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直接采用传统区块链进行数据存储显然无法满足大量实践性场景中对可信数据存储的需求。这一问题也因而引发了大量的探讨,例如“什么数据应该在链上存储、什么数据应该在链下存储”。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区块链自身存储效率及能力受限所致的。毕竟在数据库时代,我们从来不会谈论“什么数据应该存放在数据库之外”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产品,为解决上述的区块链数据存储效率低下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实践,例如:
星际文件系统IPFS, R3的Corda,腾讯TrustSQL等。然而这些产品在数据可信存储方面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而言:
IPFS对数据内容生成哈希摘要,并在多个节点间进行分布式存储,单个保有者不掌握完整数据,一定程度保护了数据隐私。但IPFS只能做到修改可知(因哈希值会因内容改变而变化),并且没有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措施,整体而言仍难以满足企业级服务需求。
Corda是面向金融交易隐私需求量身定做的存储产品,重点关注数据存储的隐私性。为此,Corda没有全局账本,并需要见证人的存在,是一种隐私但并不足够安全可信的数据存储方案。
TrustSQL与国内其它同类产品采用了一种简单直观的设计思路,也是目前国内最为常见的做法,即:先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或IPFS),再将操作记录、数据哈希等存于链上。相对于TrustSQL而言,一些类似产品如众享比特的ChainSQL等进一步提升了对SQL的支持度。该类产品满足了数据“可审计”、“监管透明”的需求,但缺点是依然无法杜绝对数据本身的删改行为,只是能做到“删改可知”;此外,对关键数据的保全需要依赖参与节点的全副本存储,存储成本略高。并且在数据隐私性方面的设计仍显不足。
针对上述产品中存在的不足,物缘科技通过原创技术创新,探索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ImSQL”,旨在提供一种可真正确保数据不被私自篡改或删除的可信存储产品。
ImSQL(Immutable SQL Database)是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存储技术上的一种新型可信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并完美解决了“防止私自删改”、“保护数据隐私”、“降低存储成本”等核心问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可信存储与数据分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
相比现有产品,ImSQL具有以下几点突出优势:
1. 彻底杜绝单方对数据的私自篡改和删除。通过在存和取两个环节进行多方校验并在存储过程中杜绝篡改删除,全方位保障数据的真实可信性,使应用中的参与方能够互信、放心地采纳它方数据,使数据能够支撑精准追溯、追责。
2. 杜绝单点失败。多方共用数据的同时也共同维护数据,数据不只存于一方,从根本上实现分布式数据的可信共享池,既避免了单点失败风险,也提升了数据分享效率。
3. 碎片化存储,满足数据隐私需求,使任何一方无法掌握完整数据,从而解决了传统云计算的中心化存储、或区块链全副本存储均存在的数据隐私问题。除了数据所有方,其他任何存储托管者都无法获得完整数据。
4. 优异的数据存取性能:ImSQL单节点可达3000 TPS的写入速度和10000 QPS的读取速度。此外,ImSQL还具有:支持SQL语言,可水平扩展等优点,存取性能和使用体验优异,并可充分利用集qun扩展使上述指标进一步达到数倍增长。
5. 满足多媒体等大数据的高效存取需求,支持高效存取、高效索引、高效扩展,真正胜任大数据业务场景,可以对视频等数据实现既可信又高效的存储,从而给视频监控等场景提供前所未有的可信保全体验。
6. 采用分片式设计,极大降低了每个存储参与方的存储压力和成本,使更多参与方有机会加入和参与到数据可信共享的生态中。
7. 分布式架构,兼容轻节点,鼓励更多节点参与。不存在超能节点,参与存储的节点地位相同,更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抗毁性。此外,如果节点选择运行在轻副本模式,可只存储部分数据,使自身存储压力极大降低,义务虽然减轻但权力可不受任何影响。
ImSQL兼顾了海量存储、快速索引、水平扩展等数据库属性,也兼顾了数据即存即固化的区块链特征,在众多关注数据可信存储与分享的领域中,有望带来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和便利,例如:实现供应链中各方数据的互通与互信、实现政府或大企业各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支撑可信追溯相关海量数据的存储等。
以政府大数据建设为例。在政府众多不同部门和实体间实现高效的数据互联互通一直是个难题。现行做法往往需要建立独立的大数据部门,构建独立数据存储体系,从不同实体拉取相关数据后解析、重构,再实现可视化。这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前期开销,既包含人、财、物等多种显性开销,也暗含人员编制、权责利益、时间成本、部门墙等隐性开销。同时,独立大数据部门的存在也隐含了需要一个可信第三方背书乃至承担责任的考虑。如果在这一场景下采用ImSQL作为数据互通的底层基础平台,就可以更为高效的完成这一任务,具体体现在:
无须依赖第三方实体背书:不同实体间数据可直接写入ImSQL,写入即保全,数据无法再被任一单方私自篡改和删除,保证其他实体在任何时间取用数据时的可用性、一致性和可信性;
无须建立和维护额外的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由所有参与实体共同存储和维护,天然共享、打通,不降低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系统实施和维护成本。同时,ImSQL的数据碎片化存储技术,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也能兼顾隐私保护,即,所有实体存储的数据可以是不完整的片段,只有那些具备访问权的实体才掌握对片段数据进行查找、组合并解释的钥匙。
综上,作为一种可信的、防数据篡改的数据存储技术,ImSQL完全继承了区块链数据保全的优势,又突破了区块链在效率方面的弱点,为用户提供了和数据库同样高效的数据存取体验。ImSQL是区块链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品类,更是实现可信数据存储的不二选择。
Ⅵ 技术探路进行时:区块链试水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
金融数字化正在替代传统的信贷模式。然而,自动化的信贷审批为金融机构带来效率与便利的同时,快速增长的信贷笔数也为其带来了后端逾期纠纷处理的压力。
金融机构自行开展的催收效果不佳,而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合作又难以管理其规范催收,这导致暴力催收时有发生的情况,始终是悬在机构们头上待解的难题。针对这一行业“顽疾”,区块链技术正在尝试提供解决方案。
智能合约改造业务全流程
“小额、分散”是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重要目标,但传统催收模式无论是从成本与操作难度上,显然与当下互联网金融的需求无法匹配。
近十年来,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银保监会2015 2021年数据显示,消费类贷款占整体贷款业务规模的比例长期占据人民币贷款总余额的两成以上,且该占比呈现总体增长趋势。而根据《2021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5亿元。
以代理律师与借款人沟通协商的实践情况为例,一般情况下还款意愿较低的逾期借款人法律意识淡薄,进行财产转移等逃避债务的手段并不少见,因此普通电话、短信催收并无太多效果。但是,在接入法院司法区块链系统后,当事人登录法院网站可以查到区块链上的借款证据存证,无论是从效率还是背书能力上,都会对这一类借款人形成信用惩戒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发生逾期之前,由于区块链存证证据具有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起到督促链上主体诚信守约的效果。
最高法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的一则案例显示,自然人杨某与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银消金”)在“杭银金融”App签订个人借款合同。杨某未按时还款,杭银消金多次催讨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的接入方,杭银消金与杨某签订的合同早已同步至司法区块链。客观事实清晰,承办法官开展异步调解,杨某无法抵赖后同意还款,案件7天内办结。
据最高法介绍,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平台。截至2022年4月,上链数据总量超56.9亿条,调取电子证据9700余条,相关案件调撤率超98.7%。
据马上消费金融方面透露,目前该公司已经基于自身区块链技术,对调解平台自动生成的电子律师函、客户在线调解实时确认的调解函材料进行上链存证。“区块链证据的公信力,解决了司法诉讼过程中取证难、存证难、认证难的问题,支撑企业高效清收不良资产,尤其能提升小额批量的赋强公证、调解,甚至提升执行查控环节的存证、处理、审理效率。”
跨链互通有待进一步落地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采取的模式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业务提供全流程电子存证服务,立案时提供电子存证报告以证明全流程数据的真实未篡改。“这也是当前常见的模式,其优势在于适应面广,可在符合管辖权规定的多家法院或仲裁委开展诉讼或仲裁服务。不足之处在于,初期需要与法院及仲裁委沟通确认电子存证报告的有效性,具体立案时复核每个案件对应的电子存证报告需要时间。”
同时,上述负责人也不掩饰他们对新兴技术的期待:对于司法区块链,消费金融业务与法院主导的司法区块链结合,在逾期还款纠纷提交法院立案时,消费金融公司可直接授权法院上链获取业务全流程的资料,有效简化证据资料提交流程,确保证据资料真实性,提高证据链效力及证据资料复核效率,实现快速立案、高效审理。“通过该技术实现资料提交与对接,有望进一步加大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力度。”
Ⅶ 区块链落地需解决四个核心问题 访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中心总裁陈维
随着区块链概念的持续升温以及这一技术的日益成熟,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在加大这一领域的布局和应用。《太古宙-2019年中国区块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金融机构区块链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预计至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区块链技术投入将达92.7亿元。
陈维指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本质是用资产信用来取代主体信用,而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实现技术互信取代机构互信,这两点使得区块链技术契合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的需要。基于此,交通银行推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链交融”。陈维还表示,区块链技术还将为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效率+信任”问题待解决
《中国经营报》:尽管不少银行已经 探索 并研究区块链,但最终落地项目较少。你认为,区块链技术落地难的原因是什么?
陈维:由于区块链主要采用联盟链的技术,这使得银行 探索 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具体业务落地时,主要面临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安全。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在新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安全性要求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须要满足的。由于区块链技术运用目前尚处于 探索 阶段,这可能会影响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具体业务上的落地。
第二个是效率。在去中心化的设定下,所有的节点要达成共识并且将数据进行处理,这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目前业务效率较难得到有效兼顾。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比如支付、转账、汇款等业务场景,对时间效率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区块链技术目前与这些业务场景结合仍存在一定困难。
第三个是跨机构共识。联盟链需要联盟各方达成一致,共同推进链的形成和扩张,但在实际业务推进过程中,不同机构对区块链的认识、对联盟链的需求差异较大,存在一定的协调和推进难度。
第四个是经济成本。区块链应用对银行技术开发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需配套大量软硬件资源,比如:联盟链需要部署节点、形成共识算法等一系列服务;银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资源进行开发。这些投入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直接产生可见的经济利润,会出现成本和收益的跨期错配。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无论上市与否,都会面临当期考核的问题,使得成本的当期性和收益的滞后性存在一定矛盾。
当然,尽管存在这四个主要矛盾,不少银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 探索 。可以说,在这方面交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了同业前列,尤其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
陈维:所谓效率就是时间问题,信任就是安全问题。
关于效率问题,结合交通银行的 探索 和实践,可通过以下三个方式加以解决:第一,通过链上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方式,来提高业务流程的办理效率;第二,研究高性能的公有链技术,来满足交易并发情况下的计算、存储能力;第三,借助云计算,利用云的存储能力,提高效率,同时降低经济成本。
关于信任问题,主要有三种解决方式:第一,上链之前达成共识,参与方在上链之前必须要签署协议表示同意,避免业务开展过程中,因未达成共识而导致效率降低、难落地的情况发生;第二,采用数字签名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后再进行上链,确保只有授权方才能看到数据,实现数据权限的控制;第三,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账本,实现数据的不能篡改,同时还可以进行追溯,确保各参与方对链上的数据保持较高的信任度。
助推长三角资产和资金“同城化”
《中国经营报》:交通银行在区块链场景 探索 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陈维: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区块链使用场景的探讨,在区块链赋能金融方面,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最适合的场景之一。交通银行基于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实践 探索 及先发优势,自2016年来已尝试 探索 区块链应用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并于2018年正式对外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链交融”。该平台已获得两项技术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跨机构流程解决方案》和《基于智能合约的Fabric区块链管理方案》,并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2018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中国银行家》十佳区块链应用创新奖等奖项。
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机构众多,发行周期较长,同时交易结构也比较复杂,如何使业务更有效率地开展,就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共享、不可篡改四个特征,这就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可以与资产证券化实现比较完美的结合。
从业务本身来讲,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本质是用资产信用来取代主体信用;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技术互信取代机构互信,这两点使得区块链技术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完美地契合。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背书情况之下,实现系统中所有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同时还能对信息进行追溯。
《中国经营报》:在实践中,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资产证券化业务?
陈维:在“链交融”平台上,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底层资产和尽调报告等资料,通过数字指纹永久储存在链上,借助区块链的透明、共享、不可篡改等特性,解决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众多参与方之间的互信问题,实现信用穿透;通过一些算法实现链上文件的加密保护,有效缓解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降低了一些维护成本和系统运营的压力。自发行亚洲首单区块链技术赋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交盈2018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开始算起,截至目前,交通银行已经通过这个平台发行大约七八百亿元规模的项目。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推动诸如国电电力等更多优质发起机构、专业投资人等资产证券化生态圈用户上链。
“链交融”是“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的孵化成果,也是交通银行前中后台共同联动的产物。在前期研发中,业务部门凭借市场敏感度牵头整个项目,中后台部门协同合作。在区块链技术投入应用后,我们还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对系统进行迭代升级。
除了交通银行内部协同来进行研发之外,交通银行还牵头成立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生态圈――“陆家嘴资产证券化联盟”,通过与同业机构的合作,共同培育和发展生态圈系统,也是交通银行担当 社会 责任和实现 社会 价值的一种体现。
《中国经营报》:除了赋能银行具体业务之外,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上海建设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等方面能提供哪些帮助?
陈维: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的应用实际上缩短了资产持有人和资金持有人之间的信息距离,同时也打破了行政区隔的界限。借助区块链技术,“链交融”平台的各个参与者达成资产共识和价格共识,举例来说,上海的资产可以对接到江苏的资金,从某种程度来说,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资产和资金的“同城化”。
同时,区块链技术对上海建设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也能提供一定帮助。建设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就意味着需要吸引大量的海外资金或者资金管理机构到上海,只有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优质资产才能把海外的资金或者机构留下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际市场已发展得相对成熟,规模也很大,相比之下,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来投资一些国内的优质资产,“链交融”平台或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与上海的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自贸区建设以及建设全球金融 科技 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等战略课题都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也将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中国经营网
Ⅷ 瞄准银行存量客户激活痛点,星桥数据打造区块链高智能新模式
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息差收窄,监管趋严,金融科技企业全面跨界渗透,传统银行原有发展模式受到巨大挑战生存环境日益严峻,除了面临“获客渠道单一、获客难”等问题,银行微利时代,“存量客户”的价值挖掘已成为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获客渠道单一。对于传统银行来说,以往大量的物理网点解决了大部分的获客问题,是最主要最集中的获客渠道和营销方式。然而面对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和银行业内外竞争加剧的新环境下,银行依赖线下网点的传统获客方式开始出现“乏力”的局面。
而且,银行线下庞大的网点数量意味着其成本的高昂,人工成本、店面成本、营销成本等,获客的高成本将对银行之后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银行还是以传统的存量客户管理方式为主,这种方式难以适应互联网+趋势下的存量客户管理的需求。
经过几十年发展,国内银行积累了大量忠实客户,大型银行有亿级以上客户,城商行也有百万级以上的,为银行带来了丰富的客户基础数据,包括转账、汇款、贷款等资金往来的信息,但难以反映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个人消费偏好。
毫无疑问,金融科技是助力银行转型与创新的利器。一些新锐银行已经在金融科技之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果。在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与BAT等巨头“联姻”,在风险管控、智能顾投等领域进行合作。
行业实践证明,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帮助银行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业务效率、用户体验,挖掘存量用户、降低风险与成本,是中小银行实现转型的必备能力。但大多数银行在开展金融科技探索时往往面临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运营无方、机制僵化等诸多困难。
星桥数据CEO丁卓认为:银行业经久持续的业务模式是以线下网点体系为核心支撑,依托网点获客、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但随着用户行为线上化,互联网及电商等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搭建数据模型、构建360度用户画像,从而更精准地帮助银行机构分析、激活存量客户的价值,这也是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金融科技全面助力银行智能化转型
对于银行存量客户挖掘、精准推荐等“棘手”业务,星桥可是有着独门秘诀!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公司,星桥数据专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行业技术解决方案和金融运营等定制化服务。
星桥数据能将银行海量的、多维度的客户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深度分析,挖掘,建模,聚类等)描绘出360度的客户画像,再将行内存量客户分为不同的客群类型,如市场高感知度型,忠诚保守型等。再进一步通过大数据技术细化出不同客群的属性特征,然后再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彻底“唤醒”存量客户。
星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区块链、云平台等先进科技对银行信贷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将全面推动传统贷款模式在获客、审核、审批及系统开发等几个方面的革新。
据了解,星桥独家打造的NBS智能贷款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几大核心产品,分别是壹贰信用、壹贰风控、壹贰运营、壹贰租赁、壹贰钱包、壹贰信用管家。该方案整合了数十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的前沿科技,同时基于千万级贷款业务的实例检验,实现了贷款模式中渠道管理、反欺诈、数字身份(用户画像)、去中心化的信用评级、实时授信、机器防御、数据服务等方面的高度智能化。系列产品全面覆盖贷款业务的贷前、贷中与贷后的全流程,服务范围涵盖了场景式电子钱包、虚拟信用卡、住房租赁分期、汽车供应链金融、信贷用户运营等业内主流信贷业务。
丁卓还介绍:这款产品是由星桥团队历时3年自主研发而成,全流程覆盖,可直接嵌入银行、电商、跨境电商、消费金融企业他们自身的业务系统里,重塑传统业务流程,金融机构“拎包入住”即可开展与客户使用场景结合更紧密的业务,整个流程下来,可全面提升金融机构获客、风控、产品、运营等能力,快速降低运营成本与风险。
截止日前,星桥数据除了提供存量用户挖掘、精准获客服务外,还对外输出智能风控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星桥核心技术团队由数位国际资深计算机和金融海归博士组成,均拥有多年零售银行千亿级业务条线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实操经验。在消费金融行业,星桥已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此前已与多家中小银行、消费金融、金控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Ⅸ 有哪些关于区块链的基础知识
1、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 而这一特征将为银行业降低大量成本。数字货币的发展将可能实现银行实时的数字化交易。例如,在票据交易中,一直以来银行的票据交易都要依靠第三方实现有价凭证的传递,即使是电子票据的交易,
也需要通过央行 ECDS 系统的信息进行交互认证。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的传递,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系统进行控制,这不仅仅加快了票据传递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流程方面的减少自然会降低银行对于人员的需求量,节约了银行的人工成本。
2、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数据管理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包括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督与投保人的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可以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监督。 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保险公司的日常运营流程记录在节点上,可以实现对公司资金流向、投资情况、赔付多少等业务进行事中控制,提高公司风险管控能力。
3、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可以增加证券发行的灵活性,发行证券的公司可以采用智能合约,通过设定证券发行的方式、时间,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甚至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发行证券。
4、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是以一种分散化的机制进行价值交换,将会导致以中心化为特征的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首先是提供了信用保障,区块链上记录着商品的流通信息等,能够证明商品及其流转的真实可靠性,从而能够对链上企业的效用情况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成为了企业银行贷款信用、融资信用、交易信用的一个有效的保障。
Ⅹ 区块链如何在行业中运用
区块链可应用的行业非常多,并且能够给行业带来极大的改变。
1、支付和现金交易
区块链通过自身去中心化的优势为支付和现金交易创建一个更直接的支付流,它可在国内或跨国界,并且无需中介,以超低费率几乎瞬时速度的方式支付。
2、银行业
本质上来说,银行是一个安全的存储仓库和价值的交换中心,而区块链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安全的以及防篡改的总账账簿可以达到相同的功效。
3、游戏
区块链应用游戏领域的核心价值:把游戏权利交还给游戏玩家。区块链技能去中心化、智能合约、资产买卖等技能特点,能很好的解决现在游戏职业游戏数据和用户数据隐私走漏的问题,促进游戏中虚拟数字钱银的保值,完成用户与游戏开发渠道公正的价值同享。
4、物联网
作为匿名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遥感技术,区块链可以成为大量设备的一种公共账簿,它们将不再需要有一个中央化的路由在他们之间居中交通。在没有了中央控制系统来验证之后,设备将能够在它们之间互相匿名传输,并管理软件的更新、错误,或者进行能源管理。
5、供应链金融
区块链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十分适合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中商品从卖家到买家伴随着货币支付活动,在高信贷成本和企业现金流需求的背景下,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商品转移和货款支付保障。供应链溯源防伪、交易验真、及时清算的特点将解决现有贸易金融网络中的诸多痛点,塑造下一代供应链金融的基础设施。
6、版权保护
在区块链技术环境下,每一次版权交易都会产生不可逆的交易记录,这也就意味着,包括一个创意、故事、剧本或角色。一旦记录在区块链上,即使所有权发生交换、转移、出售等,该资产都将一直被追踪,从而解决版权问题。
7、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涉及多种币种,存在汇率问题,流程繁琐,结算周期长:传统跨境支付基本都是非实时的,银行日终进行交易的批量处理,通常一笔交易需要24小时以上才能完成;某些银行的跨境支付看起来是实时的,但实际上,是收款银行基于汇款银行的信用做了一定额度的垫付,在日终再进行资金清算和对账,业务处理速度慢。
8、云计算
区块链应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价值:推动公共信任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我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以为,区块链与云的结合也是必然趋势。区块链与云的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区块链在云上,一种是区块链在云里。
9、文件存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以安全的、高性能的和廉价的方式来存储数据,将数据散布在许多节点上。至于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的方法就意味着每一个文件都是被切碎的,并且使用你自己的密钥进行加密,然后散布在网络上,直到你准备再使用这个文件、需要检索的时候,这些文件就会被解密,并迅速地无缝重新组装起来。
区块链的使用场景太多了,这里只是列举了一部分,更多行业可以阅读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