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中的转型模式的特点是风险低价值高1.区块链的特点是什么区块链有以下几个特点: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
区块链中的转型模式的特点是风险低价值高
1. 区块链的特点是什么
区块链有以下几个特点: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2. 区块链的五个特点什么
区块链的五个特点:
去中心化
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得益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比特币也拥有去中心化的特征 [6] 。
开放性
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3. 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主要特点有
区块链分布式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降维
传统商业模式是高维度,信息极为不对称,如汽车厂商对客户屏蔽造车成本及技术含量,企业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利润。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中纬度,平台掌握所有用户信息,利益相关方都在平台上发生关联关系。平台看似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实际上不同用户掌握的信息和权限是不同的。
区块链分布式商业模式是低纬度,对互联网和传统商业模式进行大幅度降维,具体变现为信息对称、公开透明,权力平等,去除中心化平台,所有用户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发生交易。例如支付宝是互联网商业模式,支付宝平台掌握上亿用户信息,所有交易必须通过支付宝结算中心处理,支付宝有权对其认定的异常转账进行干预,有权修改规则并按照设定的规则收取相关费用,而用户只能被动服从。支付宝与用户的关系是,中心化权力与服从的关系。比特币网络可理解为支付宝系统在区块链上的平行迁移,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支付系统。在比特币网络中,没有中心化的结算系统,结算和记账都有所有节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其规则交易是由代码固化的,信息公开透明,节点参与权、记账权、收益权都是平等的,具有高度信任特征。比特币网络与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如果比特币网络离开节点验证,这个支付系统则无法运行。
二、分布式
降维解决了原有中心化组织与用户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但是维度一旦降下来,一个水平面上庞大的用户(节点)关系如何处理是区块链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人人是中心,人人又是节点的分布式网络中,在权力和责任对等的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来获取利益,符合市场***竞争的特性。例如在比特币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拥有同等的权力,按照POW公平竞争获取比特币奖励。在商品溯源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一员,信息不被任何一方掌控,权力平等,责任和利益划分明确。
权力分布式在商业模式中具有激励作用。在传统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容易出现不公平竞争,从而伤害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竞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透明,很难避免权力寻租、相互勾结。在区块链的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分布式地存在,在信息透明的环境参与竞争。所以,区块链分布式商业模式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模式,对于发挥市场机制有促进作用,提高市场的激励作用。
三、权益分解
权益分解或许是区块链分布式商业模式中最大的创举。通常,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四项权利。在传统商业模式中,产权转让一般包括这四项权力一起转让,产权租赁则仅是使用权转移,所有者保留占有、收益和处置权。所有权和经营权有分离有不分离,分离的经营权掌握在特定经营者手上。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所有权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用户享有大量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权,但不具有占有、收益和处置权。经营权与用户关系不大,只有少部分众包产品(***)具有相关性。
在区块链分布式商业模式中,所有权中占有、使用、收益、处置分离程度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决策权分离程度大,经营权、决策权(部分)掌握在普通用户手上。在比特币网络中,持有比特币享有比特币未来收益权,但不具有占有权,节点掌握结算权和记账权,区块链网络不能离开节点的参与权力。更为具体的例子是,投资人购买了股票,享有该上市公司的股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但没有经营权,大多数没有决策权。投资人购买货币,并不享有该项目的所有权,但是享有货币的未来收益权,以及作为节点具有使用权和经营权(验证和记账权),具有投票权(决策权)。当然,现在权责利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区块链项目因为投资人没有所有权导致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这种权益分解导致原有的权责利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在分布式商业模式中,项目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使用者、收益权人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依存。理想的状态或许是,收益权人(持币者)承担较高的风险,通过货币市场获利,所有者通过项目利润获利,但是收益权人通过参与经营、决策来降低收益风险。
区块链分布式商业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构建一个规范的货币市场,保障收益权人的利益。这样,在这商业模式中,风险才能形成转移,收益分配才能良性,权责利更加分明。
4.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论文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论文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第一个应用是毕特币。区块链技术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2015年,欧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纷纷探索在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具有改变财政金融的潜力”,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像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由此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借势转型,将内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征与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在区块链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开源协议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自中心”,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区块链又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当物联网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时,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
(2)去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达,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共识。
(3)时间戳。区块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和代码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区块的页首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区块与可进行完整验证的链,形成了可追朔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并可借助区块链结构追本溯源,逐笔验证。所以,区块链生成时都加盖了时间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时的针对性和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都可通过智能编程的方式对其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软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问题。传统货币银行学体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区块链构建中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毕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其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在“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等。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益成本收益后,让其技术功效发挥至最大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记录系统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每个节点都要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数据区块,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的话,网络压力较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能力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系统遵循木桶理论,要兼顾所有网络节点中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至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其整体的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交易量超过系统(最弱节点)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良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将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而区块链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要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把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
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可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中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在应用层里的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协议。它的价值与信息互联网中HTTP协议的价值是一样的。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生产系统,而不仅仅停留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次,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在数据层面,区块链这一数据库系统是崭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基于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以及智能合约、物联网能大幅提升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的金融。.
(二)数字的货币
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的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的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数字的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的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区块链技术在毕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的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的货币,这可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的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的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这一技术。不过,目前区块链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金融
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不过,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区块链可分为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毕特币这样的,认可了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私有区块链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普遍应用,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就完全成为可能。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用于记录和证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公众对于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仍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体制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比如,以毕特币为代表的数字的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的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将会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运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将会被重新界定。比如,证券借贷、回购和融资融券如能通过区块链交易,监管部门就可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的信息对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和传导机制以及信用创造格局将会变化。从微观金融视角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探讨。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门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监管机构可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美国证监会委员Kara Stein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处于引导位置,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快速响应其潜在的弱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希望打破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算机算法实现“信用自由公证”。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监管,毕特币等数字的货币交易面临的投机和洗钱风险就很高。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得到合理运用。同时,还要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5.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区块链技术的五个基本特点如下:
1、区块链技术特点一:分布式数据库
区块链上的每一方都可以访问整个数据库及其完整的历史记录。 没有单一方控制数据或信息。 每一方都可以直接验证其交易合作伙伴的记录,而无需中间人。
2、区块链技术特点二:对等传输
通信直接在对等体之间发生,而不是通过中心节点。 每个节点存储并转发信息到所有其他节点。
3、区块链技术特点三: 透明的匿名性
任何有权访问系统的用户都可以看到每个事务及其关联值。 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或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30以上的字母、数字组成的地址,用于标识自身。 用户可以选择保持匿名或向他人提供其身份证明。 区块链的加以发生在这些地址之。
4、区块链技术特点四:记录的不可逆性
一旦在数据库中输入事务并更新了帐户,则不能更改记录,因为它们链接到它们之前的每个交易记录(因此称为“链”)。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以确保数据库中的记录是永久的、按时间顺序排序的,并且对于网络上的所有其他节点都是可以访问的。
5、区块链技术特点五:计算逻辑
分类帐本的数字性质意味着区块链交易可以关联到计算逻辑、本质上是可编程的。 因此,用户可以设置自动触发节点之间交易的算法和规则。
拓展资料:
区块链,就是一个又一个区块组成的链条。每一个区块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们按照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成链条。这个链条被保存在所有的服务器中,只要整个系统中有一台服务器可以工作,整条区块链就是安全的。这些服务器在区块链系统中被称为节点,它们为整个区块链系统提供存储空间和算力支持。如果要修改区块链中的信息,必须征得半数以上节点的同意并修改所有节点中的信息,而这些节点通常掌握在不同的主体手中,因此篡改区块链中的信息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相比于传统的网络,区块链具有两大核心特点:数据难以篡改和去中心化。基于这两个特点,区块链所记录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可以帮助解决人们互不信任的问题。
6. 区块链中简易模型的特点是风险高价值高对吗
区块链中他的简易,他的模型那的特点也是风险高,价值,我觉得这个也是对的,他的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7. 区块链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区块链正在开始一场对货币的革命。区块链应该是具有比特特性的流动性,而不再是货币特性。
根据拉德克利夫报告中指出“只有流动性才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传导机制”,人们的支出并不受现存货币量的限制,而只是通人们预期他们能得到的货币量有关,这些货币可能是作为收入而获得的,也可能是通过出卖资产而获得的,抑或是借来的。区块链通过token来标记价值,所有资产都能够被极简易的在区块链上表达,资产交易所的构造和边际成本趋于零。毛球科技技术研究部认为,这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所带来的是在零边际成本场景下,流动性的爆发。
只有流动性才是区块链价值的传导机制
货币的流动性通俗来讲是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而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剧,要求货币更具有简便、快速的交易,纸币现在流动性的变现形式已经远低于电子货币。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流动性”完全可以解释为“超越纸币形式表现价值的信息流”。
我们都知道,中央银行体质离开了对价值背后的信息流的控制就无法生存。因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控制价值信息流,或干脆说否定“信息流”。这也是几年来通货膨胀加剧的原因之一。
而电子货币之所以逐渐强于纸币的流动性特征在于,纸币价值在互联网昌盛之前,是因为它能够提供高于像黄金、白银等信息流价值。所以,电子货币的实质也就是直接的价值交换,形式载体是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交换的信息。这与“流动性”的特征也就完全相符合。
虽然在上个世纪无从得知区块链的情况,但是基于流动性分析,还是准确把握了货币后世的价值特征。而现在对于区块链,人们大多数谈的都是它的技术方面,很少触及到价值内容方面。
但是,如果各央行“量化宽松被区块链追踪到利益的流向,技术马上就会“现形”为利益。
区块链是分布式的一般等价物,还是分布式的具体使用价值
区块链可以对交易的货币流动事实进行分布式的记录和计量,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交易记录系统中,各节点成为独立的产品消费者,各主体平等分散决策,所有交易公开,交易节点可以匿名,保证节点账户的安全性,分散化管理无需中心服务器,规避昂贵的运维费用,降低成本。
区块链虽然形式上与货币相比,去中心化了,但它处理的流动性,仍然是基于一般等价物。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的出现基于日益严重的中心化问题,从一般等价物理论来看,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因为现存价值形式的等价物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换需要,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等价物出现,来补足现存等价物的缺点。
法国生物学家雅克·莫诺在1970年出版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中提到:事物的发展存在必然性。区块链之所以被设计为一般等价物的流动性账簿,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根据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区块链与货币哲学”的观点,区块链现在仅仅是被设计为一般等价物的分布式系统,如果未来不再是一般等价物特征唱主角,那么未来的流动性将需要在利用、使用、服务应用中体现价值。所以毛球科技技术研究部认为,未来区块链不应该只在技术上体现分布不分布,更应该体现在具体价值应用上面。
海德格尔在他的巨著《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哲学概念:此在。这里用来形容区块链再好不过,即上帝不会甘于作记帐手段,他要活在当下与此在的目的中。意思是,区块链要长久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发展出一种情境化使用的功能,作为此在存在者,而不是昙花一现。
区块链如果不再是一般等价物,如何看待流动性
从姜奇平流动性的观点看,贝壳、货币、区块链是流动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价值逻辑下的不同载体。货币作为流动性,忽略掉价值的使用特征,这种使用特征从来是具体的、本地的、当下的,因而只能是分布式的。
毛球科技技术研究部认为,区块链在抓住货币这种流动性的分布式特征时,虽然早期会把它当一般等价物的记帐薄应用,但最终必然要对其进行否定之否定,发展出一种对应服务的估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