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越来越重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从而将其保存在数字化的网络上,从...
区块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越来越重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从而将其保存在数字化的网络上,从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可追溯性: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从而确保其真实性。例如,可以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以及它们的历史变迁。这样可以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盗用,从而保护它们的权益。
安全性: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性,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方式。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1. 吉利数科参与发起TBI《可信数藏计划自律守则》
7月14日,工信部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BI)共同举办的2022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暨首届信任 科技 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上,吉利数科联合腾讯、网络、蚂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新华网、央视国际等众多行业头部机构共同发起TBI《可信数藏计划自律守则》,提出十条数字藏品合规要求,推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行业 健康 有序发展,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行业环境。
同时,中国信通院在大会发布了“可信数藏平台”,吉利数科成为“可信数藏平台”首批成员单位。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可信数藏平台是数藏信息展示平台、监管政策数据支点、行业动态研究载体、自律社区构建源泉,四位一体,推动数字藏品行业 健康 可持续发展。
为文创作品确权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课题。数字藏品可以保障内容创作者的版权,繁荣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助力数据要素在全域的安全流通,给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带来新一波热潮。据统计,国内已有数字藏品平台近700家。有媒体统计,50家头部平台2022年6月销售额超1.8亿元。
然而,数字藏品尚处在发展初期,在产业形态、金融风险、监管合规等方面还有很多未知需要 探索 ,也出现了潜在风险和问题。《自律守则》提出坚决抵制利用区块链及数字藏品等进行非法集资、网络传销、ICO及各种变种、传播不良信息等各类违法违规活动,倡导各行业参与主体积极普及技术知识,引导 社会 各界正确认识、使用区块链及数字藏品。不利用区块链及数字藏品进行投机、资本炒作、非法金融交易等活动。
数字藏品是品牌营销的“新宠”,也正成为文博、文创领域的“潮流”。这样的应用场景也是《自律守则》所倡导的——鼓励数字文化创新,发展高价值文创应用。坚决避免将缺乏劳动创造、无经济价值、产权不清晰、粗制滥造的数字内容作为数字藏品进行铸造及发行。
《可信数藏计划自律守则》同时强调推动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参与创新研究、标准制定、测试验证、开源社区建设、基础设施 探索 、开放生态构建等各项工作。
此次,吉利数科数字藏品平台Geetaverse与蚂蚁集团旗下“鲸探”、腾讯旗下“幻核”、红洞数藏、灵境藏品等数藏平台共同纳入中国信通院发起的“可信数藏平台”。
5月9日,吉利数科数字藏品平台Geetaverse首度公开亮相,为中国网球巡回赛首发数字藏品,此后陆续与中国足协、花滑“千金”、领克等IP合作发行数字藏品。从布局数字藏品行业伊始,吉利数科就积极倡导数字藏品行业的合规自律与 健康 发展。5月19日,吉利数科作为首批成员正式加入中国信通院发起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数字藏品项目组,积极参与《可信区块链:数字藏品应用技术要求》标准研制;5月24日,吉利数科宣布接入“国家级版权交易保护联盟链”,将数字文创业务纳入国家级数字文创规范治理生态矩阵数字文化产权登记流转体系。
吉利数科数字藏品平台Geetaverse积极与 体育 界、 汽车 品牌合作,以数字藏品助力品牌营销和各类公益活动。5月15日-6月30日,中国足协携手Geetaverse推出草根足球日公益数字藏品“全民足球挑战”数字球、艺术球;7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梦想绿跑道”青少年筑梦公益平台携手Geetaverse发售吉利控股首款数字藏品《星辰少年梦》,发售款项全部捐出,用于促进四川广元当地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公平,同时助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传承与发扬。
吉利数科区块链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利数科与业界同仁共同发起《可信数藏计划自律守则》,希望有效推动行业 健康 可持续发展。吉利数科将根据《自律守则》要求,积极履行数字藏品平台的主体责任, 探索 数字藏品的创新应用,向 社会 各界普及数字藏品认知,助力行业合规、自律,致力打造“可信数字藏品平台”。
2. 新可能!区块链技术赋能文化产业
2021年6月11日,首届区块链+文化产业论坛暨区块链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前,区块链技术正快速发展,且逐渐从金融、物联网等领域向文化领域延伸,区块链+文化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加密数据库,集分布式网络、智能合约、非对称加密等技术于一身。在密码学的基础上,区块链将数据加密打上时间戳,形成数据链,并以分布式形式存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难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征。
区块链如何赋能文化产业?
区块链赋能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数字版权保护、重塑文化产业模式和文化产品创新三个方面。
1、数字版权保护
2、文化业态重塑
区块链凭借去中心的特点,能够打破以往文化产业中心化的商业模式,降低文化生产到消费全流程的成本。区块链能够在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点对点的直接联系,使版权所有者可以获得直接即时的收益,激发内容生产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区块链也能够赋能文旅行业,通过在区块上记录 旅游 信息,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全域 旅游 发展。此外,区块链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些艺术品的价值鉴定、产业链建构等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其市场价值。
3、文化产品创新
区块链可以在文化领域创造出原生的区块链产品,如NFT(Non-Fungible Token)。NFT是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的非同质化通证,它是用于表示数字资产的唯一加密通证。作为文化产品的数字载体,NFT能确保文化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和独特性,保证了NFT的市场价值。无论是绘画、音乐、 游戏 还是小说,它们的数字内容都可以进行通证化,通证化后的产品可随时进行交易,大大增加了文化产品的流动性和产业价值。
区块链+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演进与发展,区块链技术将与文化产业产生更加深度的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专家: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周鹍鹏
3. 如何利用新媒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新媒体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1、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力物力,研究和开发包括视频收集处理、文档加工、数字化图书馆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开展科学详细地的数字化整理和归档工作。这里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还包括信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并尽最大祥庆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确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让遗产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构建由多种形式和载体组成的“活的记忆”。
2、数字化平台除了具备基本的信息查阅功能和图像视频展示功能外,还要具有和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功能。非遗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数字化保护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平台的多媒体功能,让非遗资源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因此数字平台的建设要兼顾普通公众的接受程度,做到专业化和大众化兼顾。平台不仅可以免费查阅、下载非遗资源,还鼓励公众提供上传散落在民间没有得到统一保护的历圆非遗资源,由政府机构进行适当的奖励。
3、利用各种新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让非遗资源第一时间近距离地走进公众。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以及QQ空间等媒介开展一些视频展演、有奖竞猜、“我与非遗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等线上活动,激发公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发布信息或者开展线上活动的时候,要图文并茂地设计好相关模块,只有文字或者单纯的图片堆积,不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4、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切入点,通过文化艺术地包装,将其衍生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集中展示出非遗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投入市场。同时,在非遗创意产品投放市场前要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成形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开拓非遗创意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重点培育一批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争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5、此外,非遗创意体验是非常有效地开发市场的途径,通过各种新媒介的宣传推广,开发“非肢宴塌遗旅游专线”,让游客体验传统影子戏、剪纸、雕刻等非遗项目,亲身体会非遗资源的魅力所在。充分地结合新媒体开展以上工作,可以使非遗资源的保护形成一个生态的循环系统工程。不仅为非遗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还为旅游市场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