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方精创区块链金融供给侧改革1.每日金融小知识第32期:区块链2.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11月11日,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出席“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
四方精创区块链金融供给侧改革
1. 每日金融小知识第32期:区块链
2.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
11月11日,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出席“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发表题为树立新经营理念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大迹的主题演讲。
杨兵兵表示,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头,更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杨兵兵介绍,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光大银行实施了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基金,先期已投入5亿元,专项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项目。
数字经济档迅时代呼唤新的经营理念
杨兵兵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兴起。金融机构更要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担当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把握全球数字经济浪潮,顺势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金融机构求新求变的步伐加快,创新的前瞻性、有效性、及时性,决定了一家机构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金融机构更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增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树立开放共享理念。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畅通“双循环”离不开高水平开放合作,金融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顺应产融结合新趋势,打通产业链条,畅通供需循环,促进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树立数据经营理念。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将显著纾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引导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更精准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四是树立风险防范理念。金融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稳定,金融的杠杆效应叠加现代数字化手段,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将是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体系的头等大事。
数字金融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杨兵兵表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业要紧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科技和创新重塑金融模式,拓展金融供给边界,推动数字经济腾飞,促进数字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金融要扎根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业要聚焦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护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普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与众多市场主体共渡难关。另一方面,聚焦新经济新业态,运用金融科技大力支持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满足企业线上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金融需求。
二是数字金融要坚持创新驱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强势崛起,正在对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金融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积极推动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重大创新。要构建金融业的创新驱动力,就需要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各方面做出全面部署。
三是数字金融要推动数字普惠。数字金融通过应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可以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进一步削平数字鸿沟、降低服务门槛,促使金融服务“既普又惠”成为可能。
四是数字金融要构建开放生态。一方面,金融业加快内部整合,促进金融机构的资源集聚和资源共享,将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范围经济。另一方面,顺应产融结合新趋势,金融机构可以和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等多种经济主体,共同组成新的商业生态。
五是数字金融要严守风险底线。科技是把双刃剑。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更加普遍,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金融业要充分认识数字金融新的风险特征,强化大数据风控、智能风控和实时风控,坚持底线思维,让科技为金融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滚蠢并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3. 钱宗鑫等:增强供给创造需求能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作 者 钱宗鑫(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
1
多重堵点阻碍供给侧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又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就必须先打通国内大循环中的堵点难点。目前,我国供给侧在 科技 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释放,还不利于消费者中高端消费潜力的释放,并影响未来国内外投资长期走向,阻碍人民币交态滚易和投资需求增长。
(一) 科技 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 科技 创新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的研究与事业发展经费(R&D)2019年已经达到22144.60亿元,居全球第二位。但其投入强度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不足。2019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3%,虽然较2018年有所增加,但与美国和日本的2.83%和3.26%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同时,地区之间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存在着很大差距。例如,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R&D经费达到了15122.5亿元,但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4162.6亿元和2858.5亿元,两者占比之和不足东部地区经费的一半。而且仅长江经济带的R&D经费就达到了10562.5亿元,占全国R&D经费的1/2。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却一直处于低位。产业结构的差异是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之一。倪红福等(2020)的研究表明,我国最终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消费占比远低于美、日、韩等国家。同样,我国第三产业的投资占比也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服务性消费需求有很大的上升潜力,投资结构也有待优化。
(三)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2
金融供给薄弱环节制约供给侧改革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金融资源国内配给不畅,使得部分区域发展潜力无法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国际间金融资源流动也需要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展包容性,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能更好地服务于“双循环”,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夯实基础。
(一)金融资源区域分割,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整体较弱
一般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帆空余对于东部地区金融资源积累较低,这也意味着中西部地区蕴藏着更多的增长潜力,需要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但目前,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给有明显优势。
(二)资金成本高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整体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使用成本在逐步降低,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还需提高,较多资金淤积在金融行业内而没有流向金融稀缺的实体经济(乔海曙和杨蕾,2016)。具体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还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金来源主要是间接融资。随着中小企业体量的快速发展,银行无法满足其信贷需求。中小企业已经越来越需要深层次的金融创新来满足其精准的资金需求。
3
从供给端提升需求创造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提升人民币在国内外的交易和投资需求,其推手是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供给侧改革,从而提供更多优质的经济发展和投资机会。通过我国产业链高级化,改善我国国际分工技术含量偏低的形象,增加我国亏雀作为贸易主体在国际市场中的议价和竞争能力,扩大人民币的适用范围。
(一)提升 科技 创新水平
中国虽在航天、高铁、5G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中国必须要牢牢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期,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合理分配科研资金投入,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科技 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科研资金和科研人才的支持,而科研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资金的吸引力,所以要实现 科技 创新能力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充足的科研资金支持。这需要政府一方面继续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疏通科研资金申请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分配科研资金投入,加大对基础学科以及弱势、劣势学科及相关行业的支持,重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 科技 创新体制机制。 我国科研人员数量在全球居于首位,R&D费用在全球居于第二位,但总体上来说 科技 创新能力却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科技 创新体制机制存在问题。长期以来,科研项目的“好坏”、科研经费多少都由管理部门决定,产业界和公众并未成为科研项目的主体,导致项目的产出局限于现有管理体制内(代利凤,2020),难以实现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这就需要政府扮演好管理员和服务员的双重角色,一方面,积极落实科研项目的实施,服务于 科技 创新领域的发展,疏通阻碍 科技 创新发展的难点、堵点;另一方面,也要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之间优胜劣汰,并建立和完善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资金评价机制,确保科研资金用在实处。此外,也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在这个 科技 迅速发展的时代,国家 科技 创新水平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表现为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不仅要注重科研人员的数量,更要注重顶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提升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品的生产往往离不开企业间的合作,国家产业体系间的竞争也往往表现在产业链间的竞争,特别是高端产业链间的竞争。但我国目前产业链不稳、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主要跟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有关。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制造业 科技 含量相对较低,总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另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这直接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产业,特别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产业,断链风险在不断加大。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抓住机遇,增强我国产业链的稳定性,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就尤为重要。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增强我国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区域,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之间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企业之间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双重关系,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必然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在竞争中谋求合作,研发和创造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增强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鼓励构建创新型高端产业集群,可以使我国的一些“卡脖子”问题实现关键性突破。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在诸如高铁、5G等高 科技 行业,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应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继续强化我国产业链已有优势,加强已有产业链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发挥产业行业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另外,对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明显短板,应通过实施减税、贷款优惠、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促进我国高 科技 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 健康 、稳定发展。
第二,优化产业布局,整体提升我国产业集群水平。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大部分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相对不足,而且大部分产业集群是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对此,若能制定相关政策,依靠西部地区的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力和 科技 优势下,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西部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建立,不仅能够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产业链水平。
(三)降低劳动力成本
不断快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探讨劳动力生活成本具体组成要素。
稳定住房价格。 2017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对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剔除可售型的保障性住房后,35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0.2。较快的房价上涨和买房的需求,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带来了巨大压力(孟祥远,2017)。房价过高会造成财富再分配,也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成本,促使其返乡。要降低劳动力成本,就需要合理控制房价。第一,面对大城市中本身存在的较为复杂的劳动力结构,应推进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对低收入劳动力提供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和租房项目,促使住房供给结构契合劳动力需求结构。第二,使用税收调节手段对炒房,购买多套房、豪华房等行为进行抑制,促使房价相对公平。第三,持续 探索 针对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金融调控手段,例如,差异化住房贷款利率等方式。第四,进一步完善租赁市场,优化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供给,保障劳动力的供需平衡。
降低食品成本。 通过促进生产成本下降和流通效率提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食品成本中农产品价格。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进行农业设备创新,鼓励和宣传农业 科技 ,使用符合地区地理条件的农业工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区域生态气候等环境特点生产对应的优质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新型集约化转型,以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逐年下降趋势和国家对农业效率提升的要求。另外,建立更加畅通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逐步打破地区间的壁垒,促进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市场一体化,逐步连通全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网络,使运输和销售渠道更加畅通,促进优质农产品触及国内和国际市场,通过降低运输和销售环节成本,降低农产品销售价格。
优化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但也不断提升了劳动报酬。目前,我国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中西部等地区教育资源相对紧缺,需要政府针对教育薄弱地区合理优化教育资源,确保教育相对公平。虽然通过教育能显著提升劳动者素质,提升在岗职工的整体生产效率,但教育同质、职业技术优秀人才培养稀缺的问题也一直得不到解决。职业技术培训投入过少意味着长期的教育资源错配,企业得不到适配的职业技术工人,干中学需要时间成本以及相应的技术培训成本。同时,现行薪酬体系中,企业将员工本身的教育水平作为劳动力技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劳动力报酬除了考虑生活成本,还需要考虑子女和自身的教育投入。因此,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应优化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区分程度,降低企业在教育信号接收中的整体识别成本,提高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同时,引导企业形成合理的薪酬结构,为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4
全面提升金融供给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离不开高效和稳定的金融环境。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可以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交易平台,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同时,安全稳定的金融市场可以降低由于市场恐慌等因素所引发的自我实现的金融系统崩溃风险,从而提高人们对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信心,推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一)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推动我国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资本市场对推动实体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枢纽作用。要有序推进包括股票、债券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基础交易等制度,优化直接融资市场环境,完善针对各种企业的股权、债券融资机制,甚至在合理监管下有序放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创新活动,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中小企业金融资源供给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由来已久。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息可得性较差,融资渠道单一。随着金融 科技 的逐步完善,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有实力的大中银行要逐步发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利用技术充分挖掘企业信息,对结构性融资形成规模效应。与此同时,地方银行则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单独或共同形成资金池,满足中小企业的特殊金融服务需求,促使各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下都有相应的资金渠道,获得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大力发展企业信用体系
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金融服务的范围和空间将不断延伸,金融的稳定和 健康 发展越来越依赖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金融机构应加强企业信用宣传,督促和引导企业逐渐形成诚信意识,用多种渠道收集企业信息,利用现代金融 科技 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档案。同时,努力发挥信用体系的作用,加强信用的信号传导作用,为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适配的优质信贷,逐渐脱离信贷“柠檬市场”。
4. 比特币2月涨2倍,“区块链+金融”大热,怎么干才有机会
无疑,比特币若是一座金矿,区块链就是运送金矿的小推车。几年前,人们只关注金矿本身,但后来发现,更有价值的是这辆小推车,它除了能装载金矿之外,还能装其他更多的东西,比如股权、债权、账目……这就是未来,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于是,小郝子想说,有志于区块链+金融的大好青年,请活在未来,把缺失的做出来,不要造概念、赚快钱的套路,玩出技术金融的新高度,你们的未来,才是真的星辰大海。
——————————————
作者:小郝子 / ,10年传媒经历,前商业杂志资深记者,一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喵……互联网的幸福就在这里。
5. 区块链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有以下四个:
1、四方精创,目前开发的产品MVP在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将区域块的概念转化为实际应用;
2、飞天诚信,发布了行业第一款服务于区块链技术的硬件产品——数字货币指纹硬件钱包;
3、易见股份,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供应链金融的变革;
4、壹桥股份,专注游戏竞技开发,推出了全球首个区块链电竞加速基础服务。
拓展资料
1、四方精创公司主营业务是为银行提供 IT 软件开发和服务,属于银行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2012-2014年来自中国银行、中银香港的业务收入占发行人总收入的比例合计79.86%、77.10%和 73. 71%。境内业务55%,境外业务45%;(A股中少有的银行IT软件中有境外业务的,其实就是中银香港。)
2、银行业务系统的升级换代周期一般在5至10年。目前,公司现有部分客户运行的银行业务系统将陆续进入下一个升级换代的周期。
3、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的“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建设项目”和“银行移动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是原有系统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
4、业务类型包括:1)软件开发服务(含IT咨询)、2)技术维护、3)系统集成(硬件设备+工程),主要客户是大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占市场的50%)。(科蓝软件主要是中小型银行,客户面广,有几百个!费用高,利润率低)
5、客户:中国银行、中银香港,以及东亚银行、永亨银行、大新银行、农业银行等
6、通过与香港客户密切合作,在业务上及时研究汲取国际金融行业的先进经验,使公司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公司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金融产品理念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为国内客户创新型金融业务提供IT 服务,实现业务增值创新。(这一方面四方精创比同行有优势)
7、目前国内银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经基本构成,除部分小型、新成立商行外,大都具备较完整的业务信息系统,基本统一了业务软件平台,银行业 IT 投入开始步入平稳增长阶段。
8、银行用户将在风险管理、网络银行、金融审计和稽核、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领域加快投入。未来五年内,这些领域相关的 IT 服务外包将成为 银行业 IT 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最迅速的市场。
9、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国内 IT 服务外包提供商最为缺乏的是咨询服务能力。咨询能力需要建立在对国际先进金融产品设计理念广泛、深入理解的基 础上,通过长期业务实施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
10、公司来自境外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 35.22%、28.84%、28.42%。公司拥有以中银香港、东亚银行、永亨银行、大新银行等境外知名银行,而2017年境外占比为45%,提高很多。
6.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C
金融
编辑评论/注释
文章| 《中国金融》第6期,2022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小微企业在激发市场运行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既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银行业务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机制,加强保障,明确小额信贷发展战略。
集中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规划和推进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完善战略规划、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等顶层制度设计。充分激发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形成“全行一盘棋”的良好发展局面。
确立普惠金融发展战略。2021年,中国银行正式将普惠金融明确作为全行“八大金融”战略之一,举全集团之力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投入力度。紧密围绕产品创新、数字转型、综合服务、渠道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推动普惠业务跨越式增长、打造数字化线上化发展引擎、建设全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等系列战略目标。
强化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规矩”,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扩大普惠金融、小微业务的考核权重至超过10%,提高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业务占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备足粮草”,持续加大对小微业务的财务、人力、科技等资源投入力度,科学实施不良容忍和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铅斗弯点燃基层内生发展“自驱力”。
创建“量化积分评价体系”。注重强基础、练内功、提后劲,把分行小微企业服务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推动、风险管控、创新发展五大方面40多个维度,采取“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建立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承诺机制可积1分、研发区域特色线上融资产品最高可积3分,引导分行不惟指标、不惟考核,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项目”。
优秀的模式和强大的产品,打造统一的小额信贷模式。
自2008年在业内首创“信贷工厂”业务模式以来,中国银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务领域。近年来,以“综合经营、双轮驱动、三大利器、四种场景”为主线,着力构建金字塔形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以中国银行“惠心愿”为品牌,建立了涵盖行业、个体工商户、网络融资等八大系列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覆盖50多个领域。
对公对私一体运营。建立完整统一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由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管理全行小微企业法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小微客群销卜,全面打通对公、对私营销管理、产品流程、数据系统与风控机制,实现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和风险分散化,形成“1 12”的发展合力。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上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平台 数据 模型”基础能力,推动展业模式由“专家经验式”向“数据驱动式”转槐闷变。目前中国银行已形成“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经营贷”“税易贷”五大线上产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余额较上年新增超过26倍。线下方面,持续升级“信贷工厂”,通过扩大准入范围、提升审批权限、优化流程机制、简化审查资料,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提升敏捷反应能力;2021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客户近14万户,授信余额近6000亿元。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分别建设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打造服务小微、三农、“双创”客群的前沿阵地。
四类场景灵活便捷。深度参与“智慧政务”建设,携手政府机构共建“数字共同体”;2021年,作为首家金融机构成功对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利用“政采贷”帮助政府采购上游供应商解决融资难题。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农主体提供“致富贷”线上融资产品,有效突破传统农业信贷“客户信息少、服务半径小、获客成本高、缓释不充分”等难点。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推出“单一窗口融资”及“外贸贷”等特色线上融资业务,根据企业的贸易结算、出口退税等情况自动核定信用额度,为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集成电路、数字安防及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科技等级、专家评审、财政资助、投融资阶段等量化评价体系,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小微客户成长。未来中国银行将秉承开放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1”个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4”类客群普惠服务边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务场景,荟
聚多元战略合作方,建设无界开放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求突破、勇创新,深化关键战略领域支持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三农经济、“走出去”“引进来”等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小微金融与科技金融、产业链金融、县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战略融合发展,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政合作体系。深化与工信部的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专属化服务”,做实“精细化管理”,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打造“‘专精特新’成长之路”专属模式,为“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各类企业提供集信贷、投资、申请辅导、撮合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大力推广“中银专精特新普惠行”、首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等主题活动。目前中国银行已为近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余额超过1100亿元,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
打造知识产权融资服务“首选银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帮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资源价值实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构建知识产权“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贯穿价值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环节的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针对传统知识产权融资三大痛点,研发普惠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知惠贷”:根据企业整体价值分级匹配不同的信用额度,应对知识产权“价值识别难”;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专利技术“评估变现难”;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缓解“风险控制难”。2021年,中国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贷款金额360亿元,质押登记项目超千个,各项指标居金融机构首位。
创新普惠型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质量、向‘N’要客群数量”的思路,加大对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应链上下游综合信贷支持,让供应链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深入拓展传统“强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业供应链,为供应链长尾端小微企业增信赋能;不断加强“强数据”模式下与电商平台或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借助数据链和证据链,将“1 N”拓展至“1 N N”;积极探索“强场景”模式下的生活场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场景业态。目前,中国银行已推出“华为惠贷”“小米贷”“美团贷”等多款普惠型“链式惠贷”服务模式,通过“单链探索——多链复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大企业、小企业、金融企业和服务平台全链条合作共赢的局面。
找准乡村县域振兴发展“中行赛道”。围绕“五大振兴”总体目标,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中行特色助农发展模式。产业振兴方面,陆续推出“农田贷”“光伏贷”等系列涉农产品,全面加大对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生态振兴方面,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打造“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绿色示范项目,推广“乐家贷”“宜居贷”等“美丽乡村”金融服务模式。文化振兴方面,研发“创业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支持研学教育、田园养生、拓展训练等新型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组织振兴方面,打造特色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区,畅通三农服务“毛细血管”。人才振兴方面,开设“乡村振兴学堂”和“慧政学堂”,支持乡村人才培养,帮助基层干部提升经济管理与社会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早在2014年,中国银行就在业界首创“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搭建中小企业全球互联互通平台,帮助企业深度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产业链。近年来,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迄今已举办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跨境对接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企业供需对接会、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活动等在内的89场企业对接活动,为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家企业提供“融资 融智”金融增值服务,受到各国政商界的广泛赞誉。针对后疫情时代企业需求变化,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构建集银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资、企业资源引进于一体的线上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供需专区、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主要功能上线,吸引近千家小微企业入驻。
促联动、聚合力,深化“一体两翼”综合服务
充分发挥综合化、多元化经营优势,调度集团整体资源投入社会关切和公益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发展,服务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村镇金融、消费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为特色的多维度、综合性小微金融服务格局,满足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银富登继续巩固全国最大村镇银行集团地位,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支农支小优势,建设以县域为“基点”的法人行机构、乡镇为“支点”的支行机构、商圈/产业链/协会为“触点”的普惠金融服务点的三级普惠服务网络,持续解决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中银富登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法人机构126家,在乡镇设立支行189家,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69个,覆盖16个省市、51家村镇银行。
中银消费深耕消费金融细分领域,打造以“乐享贷”抵押贷款、“好客贷”信用贷款,以及交易分期贷款三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简单、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服务,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及O2O“三位一体”场景使用,助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中益善源全力推进金融帮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场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务和区块链技术,研发“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平台,通过大爱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场、善源公益、公益档案等多种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快速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中银通支付积极践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为国内唯一的金融标准预付卡特许经营机构,先行先试跨行业、跨地区小额便民支付与一卡通用,帮助开启移动支付新生活。创新数字货币硬钱包,无需联网、无需密码即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支付不找零、支付无壁垒、交易更安全,满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额高频支付需求。
疏堵点、解难点,切实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终关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冷暖,向社会各界积极传递金融抗疫的温暖情怀,千方百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着力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减负降压,为打赢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贡献金融力量。
发挥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政策效能。综合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还旧借新等多种方式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计为普惠小微客户办理延期偿还本息超过1800亿元,惠及3万余家小微企业客户。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超过27%,3年来占比累计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
提升企业融资灵活性和便利度。先后推出“中银接力通宝”无还本续贷产品和“随时惠”随借随还服务方案,减少小微企业转贷环节、降低转贷成本,便利企业因需提取、随时归还、循环使用贷款资金。与商务部联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利用企业信用配置金融资源;在“中银商信贷”产品项下,服务客户超6万人,核定授信450亿元,授信余额达400亿元。
做好抗疫特殊时期服务保障。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银行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惠过年”普惠金融专项营销活动,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小微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融资、免费保险保障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期间服务客户超过7500户,核定授信超360亿元,投放授信超205亿元;活动被多地政府纳入属地“政策红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作为成立110周年的献礼之作,中国银行在2023年春节和冬奥盛会期间,进一步推出“千岗万家”普惠金融行动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用工、经营周转以及就业撮合等综合性支持,助力缓解社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真正做到“促千岗就业,保万家民生”。
金融赋能小微客群发展。创办“普惠金融研修院”产教融合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开放办学的“培养基地”、业务发展的“赋能基地”、前沿理论和先进实践的“交流基地”,陆续推出“普惠金融网络学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讲堂”“惠如愿·惠企行”小微企业论坛、“惠如愿·菁英荟”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训品牌,对内为员工搭建基础业务和前沿知识的学习平台,对外探索了一条银、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赋能员工、赋能集团、赋能客户、赋能社会”。■
相关问答:
7. 盘点去年的23本榜单好书,每一本都值得一看再看
读书即是精神世界的串门远行。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经历一千种人生,遇见一千种风景,收获一千种哲思。
董卿曾经说,她始终相信,那些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们表现得更出色。
在出版人眼中,一本好书装订成册,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付出,每一处装帧设计都是心血。
今天,小北就为你盘点2022年度各类图书榜单奖励情况,回顾过去一年的口碑好书!
在这一期书单中,有最受政治学人欢迎的专业著作,也有经济学人读书会年度十大好书;有霸占畅销书排行榜的优秀图书,也有《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的特别推荐……
快来挑选你的心动好书,开启阅读之旅吧!
“
文史哲类
01
《仲尼不语:孔子忘了说的话》
[英]周国汪宏腊正 著
光明日报8月光明书榜
“仲尼不语斯为圣”,孔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在于他的高明,而在于他的平凡,他所提出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家家之言,也就是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可以见之于每一个人的共同状态;孔学之有价值,不在于深奥,而在于切近,适用于每一个人。
《仲尼不语》探讨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特质与得失,尤其是它被忽略、被误解的地方,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以《论语》为中心,结合《礼记》《左传》及相关论述,系统解读孔子的为己之学和为政之学,即如何做人与如何治国,亲亲相隐、以直报怨、义利之辨等千年以来聚讼不已的儒家“大哉问”,乃至儒家政道的特质、得失以及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也得到逐一澄清困滑。
02
《中华文明五千年》
冯天瑜 著
2022年3月中国好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全球最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本书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
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
03
《虚无与开花——
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重构》
黄怒波 著
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文学类(20种)
中国当代诗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保持同向的同时,遭遇了现代性风险——虚无主义文化危机。中国当代诗歌在显现和对抗虚无主义的过程中,成就了一批优秀诗人和文本。
本书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当代诗歌的生成路径及其时代特征研究为主线,梳理朦胧诗以来诗歌美学发展与蜕变的脉络,系统揭示虚无主义在中国当代诗歌中体现的文化危机特征,以及在诗歌写作及文本中的美学呈现。作者充分重视历史语境与诗歌变革的关联,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多个视角进入文本和理论的解读、阐释,揭示了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历史根源、当代土壤及不可估量的危害性等,提出了当代中国诗歌抵御和超越虚无主义的审美精神。
04
《读图观史:
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
贺西林 著
光明日报3月光明书榜
汉唐美术开创格局,成就风范,在诸多领绝蠢域开后世之先河,启未来之风气,树时代之楷模,其以特有的视觉方式建构了帝国形象,描绘了现实生活,营造了死后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发掘迅速推进,视觉材料大量涌现,为汉唐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十篇有关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的论文,并对其做了补充修订,依据主题和内容分为三编,即图像表征与思想意涵、图像考辨与知识检讨、图像传承与文化交融。
作者旨在透过可视的图像和固态的物质遗存,揭示其内在逻辑理路和创造动机,进而实现重构历史体验的目标。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多年来就汉唐视觉文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心得,所收录论文深化了多项研究议题,拓展了美术史研究的视域和格局,也为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提供了学术支持。
05
《清物十志》
李溪 著
光明日报10月光明书榜
今天人们对文人之物总有一种闲雅自然的印象,其实,它们的诞生,皆曾经历过文人长久而艰辛的澡雪。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这个文人所建立的意义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许是无用的、丑怪的、斑驳的、平淡的,但这正意味着它们脱离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见,终以独我的姿态在天地间现身了。
文人对物的书写,实际上也是在诉说他们自身。比起任何一种社会关系,这些物的意义都更为坚实、笃定、永恒。因此,他们常说,唯有这些物,才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06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徐英瑾 著
2021名人堂人文榜·年度十大好书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鉴于此,本书从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哲学问题入手,关注如下话题: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苏联、日本及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教训;航空器自动驾驶背后的哲学难题;军用机器人的伦理是非;儒家与人工智能等。作者从逻辑架构和历史经验出发,展望了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
社科类
07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徐贲 著
经济学人读书会2021十大好书:社科类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一种怀疑和论证、辨析和评估、探索和综合的能力,也是这一能力的实践行为。这样的“批判”既是认知的,也是伦理的,既是审慎的知识验证,也是实践理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尽量辨别真相,然后做出对错、是非或正邪的判断,从而增强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参与力量。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是不轻信和不自欺。认知偏见、捷径思维、私利的羁绊、情绪的昏智、心理的缺陷等是批判性思维的陷阱。
08
《理性主义的政治学:
流变、困境与超越》
唐士其 著
2023年度最受政治学人欢迎的专业著作
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理性主义传统的起源和流变。作者把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理性主义体现为对普遍性、永恒性和确定性因素的关注。西方思想的这样一种特质,带来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深刻影响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内涵。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方面,西方近现代政治理论高扬人的平等、自由等政治价值,在制度设计方面也较为完善,但同时也陷入制度迷信的困境,而且在政治价值领域面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危机。
09
《政治学为什么重要》
[英]安德鲁·甘布尔(Andrew Gamble) 著
孔新峰 译
2023年度最受政治学人欢迎的专业著作
本书是甘布尔教授多年来思考政治、研究政治、教授政治及体验政治的产物。在书中,甘布尔教授将“政治学为什么重要”这一中心问题拆解为四个子问题:为什么要劳心于政治?政治中至关紧要者是什么?研习政治有什么意义?政治能让这个世界更好吗?
如此宏大和复杂的“大哉问”,这本小册子极为有效且极为典雅地做出了回答,既说透了政治生活为什么重要,又阐明了政治研究为什么重要,并以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气质肯定人类政治生活与政治研究的崇高性,呼唤一种更具整全视野与公共精神的政治学。全书言简意赅、辞约义丰,哲思独运、慧见迭出,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受益。
10
《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第三版)》
孙学峰 / 阎学通 / 张聪 著
2023年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十大优秀图书
本书是介绍国际关系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教材,重点在于说明国际关系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同第二版相比,第三版教材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选择研究问题、构建理论框架、假设检验和汇报结论)重新调整了篇章结构,大幅度更新了教材内容,尤其突出了既有研究方法教材关注较少的部分,如研究困惑的形成、文献选择与批判的方法、构建理论解释的思路与方法等,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本质和程序。
“
经管类
11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
林毅夫 等 著
王贤青 / 白尧 主编
2023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40种)
2023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经管分榜
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财经类(20种)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根据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精选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年来极具深度和代表性的演讲或专栏文章。旨在通过这些最新的观点,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洞察经济转型方向,以更好地把握大势先机。
该书内容涵盖大国角色、中美关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疫情与健康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中小企业融资、数字金融、数字化等一系列国家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挑战。
12
《创新的资本逻辑(第二版)》
田轩 著
经济学人读书会2021十大好书:经管类
本书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田轩的经典著作,也是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品。《创新的资本逻辑》通过国际比较的视野,剖析了中国场景下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特征和结果。书中主要观点和结论均来自发表于国际金融学和经济学期刊的论文,经过严格、苛刻的反复论证,对当前中国经济、制度建设、市场运行具有深远意义。
13
《经济学原理(第8版)》
[美]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 著
梁小民 / 梁砾 译
2023年度京东图书优秀作品奖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之一。与同类书相比,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经济学模型。书中包含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研究和政策讨论。第8版更新了全书数据和习题,新增了“新闻摘录”“专家看法”等专栏。
此外,第8版还配套了英文版的MindTap在线学习平台,内容包括互动电子书、视频导读、学习指南、在线测试等学习资源。本书为曼昆《经济学原理(第8版)》的微观经济学分册,适合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以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使用。
14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精校本)》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
[美]安娜·J.施瓦茨(Anna J. Schwart) 著
巴曙松 等 译
政邦推荐·2023年度书单十大“商业文明之书”
本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
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该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5
《更好的老年:
关于老年经济,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
[美]约瑟夫·库格林(Joseph F. Coughlin) 著
杜鹏 等 译
《财经》2023年度好书·经济类十大好书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积极养老,是当今中国社会应对老龄化的手段和目标,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良好愿景。
本书从反思我们今天的“老年观”如何形成开始,以积极、新颖的理念来探索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并具体介绍如何运用前沿的科技帮助企业找到切入老年经济的先机。本书案例丰富,兼具人文关怀和实用性,能够为读者,尤其是相关企业家、设计人员、政策制定者等带来启发。本书作者约瑟夫·库格林是MIT老年实验室主任,他在书中用他的领域专长帮助企业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致力于推广老年经济领域的正确理念和创新科技,兼具前沿性、启发性和实用性。
16
《宏观大势与市场逻辑》
海闻 主编
2023年度经济学图书——通俗读物(19种)
本书以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判、分析为主线,介绍了深化改革、城乡关系、“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固定收益投研、债券市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等方面的内容。书中,十余位知名经济学家深入解读中国新时期经济的运行情况和政策,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经济的宏观大势;同时还介绍了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分析市场运行和投资研究的基本逻辑。
17
《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
尹俊 / 徐嘉 著
2023年度经济学图书——中国经济(9种)
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综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梳理,回顾了中国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划治理的理论逻辑。本书认为,中国特色的五年规划制度是一种弹性规划制度,主要通过适应性宏观计划和激励性目标治理,动员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国家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8
《经济追赶与技术跨越:
韩国的发展路径与宏观经济稳定》
[韩]李根(Keun Lee) 著
安芳 / 李贵卿 译
2023年度经济学图书——经济政策(4种)
本书从追赶理论的视角详细阐述了韩国企业与整个经济的动态变迁,通过对国家经济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实现追赶与跨越的分析和论证,系统总结了韩国作为后发经济体成功追赶先发经济体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宏观经济层面的追赶与跨越,并对经济追赶的历史渊源与初始条件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聚焦六大行业,讲述了行业层面实现追赶与跨越的实例;第三部分分析了韩国大型和中小型企业成功实现追赶与国际化的案例。
19
《实验经济学讲义:方法与应用》
陈叶烽 等 编著
2023年度经济学图书——通识教材(12种)
实验经济学近年来热度明显上升,国内相关研究和教学也越来越普遍。《实验经济学讲义:方法和应用》旨在将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体方法和实际应用做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介绍,基本涵盖了实验经济学领域的主要内容。
本书结合了作者近十年实验经济学方面科研和教学的积累和经验,希望做到逻辑性、应用性及前沿性,有望成为该领域一本有影响力的教材。预期读者看完本书之后,对于什么是实验经济学,怎么运用实验方法,怎么进行实验设计,可以运用实验方法做哪些经济学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并且可以提升他们运用实验方法做经济学研究的热忱。
“
教育类
20
《崇礼博物散记》
刘华杰 著
“阅读公社”2023年度十大好书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背倚广袤的内蒙古草原,南临塞外山城张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独具特色的人文与生态环境。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的融汇之地,是“禾”与“草”的交汇区。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草原天路”,更有与瑞士达沃斯处于相近纬度的高山滑雪胜地。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部分冰雪项目将在这里举行。
本书作者数十次专程赴崇礼考察,拍摄植物、勘察地质、记录民情、寻访遗迹、探究历史,从博物学家的视角,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崇礼,为崇礼、为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21
《科学之美·显微镜下的疾病与药物》
[英]科林·索尔特(Colin Salter) 著
吴舟桥 / 孙晓婉 译
2023年度《环球科学》第八届“最美科学阅读”特别推荐
人类对疾病和医学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本书通过200多幅显微图像,向我们展示了疾病以及药物对它们的治疗过程。这些图像如此迷人、壮观,而且令人印象深刻。通过电子显微摄影技术,书中展示了人体中常见的细菌、病毒、肿瘤,如埃博拉病毒、HIV艾滋病毒、流感病毒、葡萄球菌体、牙菌斑等,以及部分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还展现了我们用于治愈自己身体所服用的药物中的一些晶体、粉末和药剂的微观图像。
阅读本书,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之旅,还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科学背后的奥秘。图书以显微摄影技术探索人类疾病和医学,并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了每幅图片后的科学,让我们了解疾病和医学的奇妙世界。
22
《看不见的大自然:
生命和健康的微生物根源》
[美]大卫·R.蒙哥马利(David R. Montgomery)/
[美]安妮·贝克尔(Anne biklé) 著
徐传辉 / 毛雅珊 / 陆江 译
2022年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社会推荐12本好书
微生物是地球上古老的生命形式和数量巨大的生命群落,它们的代谢活动促进了高等生物的诞生,为高等生物提供营养支持,调节着生物圈,因此是地球生态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博物学情怀的大卫·蒙哥马利夫妇惊叹于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且惊讶于人们对于它们的无知和无端诟病,因此写了这本博学睿智、深入浅出的微生物科普书。
他们通过追溯地球生命演进的历史,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是如何促成了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的繁衍;通过详细描述植物根系、人类肠道等的正常运转,澄清了无病害土壤和健康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重建了土壤肥力,搭建了生命的基石……
23
《中国科幻文论精选》
吴岩 / 姜振宇 主编
2023年科幻年度图书推荐榜单·年度非虚构
本书精选了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基本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文类的观念、创作的流派、理论问题的争论,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自述。对中国科幻创作理念的生成和发展、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脉络、流派的诞生和延续等进行了很好梳理。本书还邀请了正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青年学者逐篇撰写了按语,进行导读。既是科幻文学历史的教学课本,也是观察中国科幻思想发展的理论读本和学习读本。
谈一谈今日书单中你最感兴趣的图书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
-End-
观点资料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8. 百万亿资管市场 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大生意”
百万亿资管市场 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大生意”
当前,我国金融 科技 发展步入快速成长阶段,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金融 科技 应用。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 科技 在资管领域的运用已成为主流。2017年开始,美国华尔街中的投行、基金公司等逐步进入数字资产管理领域 ,摩根大通更是在去年就强制要求其新进资产管理分析师学习编程语言,而学习数字算法和机器学习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 科技 步入“深水区”,资管 科技 有望成为金融 科技 的又一个突破点。
资产管理面临“四重叠加”新形势
有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监管风暴来临之前,我国资管行业总规模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5年内,迅速从20万亿元扩张到100万亿元。
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已经放开外资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51%的控股比例。于是,海外的资管巨头也迫切希望进入我国市场以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国内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说,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着“四重叠加”新形势,即经济转型攻关期、金融开放深化期、 科技 驱动加速期及行业改革关键期。
特别是在 科技 驱动加速期,虽然开拓了新的金融场景和流量入口,但是 科技 金融模式还是过于单一,多局限于移动支付、线上发卡、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对此,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表示,资产管理全行业已达到125万亿规模,而互联网理财当前只有10万亿规模,占比不到10%;信贷业务全行业有150万亿规模,而在线信贷当前只有3万亿规模,占比仅2%;即便发展最成熟的移动支付业务也仅占支付清算行业规模的10%。
金融 科技 将成资管行业新引擎
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两大特征,即以“资金池”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最小经营单位;“资管产品”同“管理人”是天然分离的。
从逻辑上来说,管理人没有义务为其他出资者的本金收益提供担保,也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这使得资产管理行业从诞生起就不依赖受托人信用,而强调管理人勤勉尽责和投资者风险自担。
因此,李东荣认为,资管行业需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市场供给质量和水平,有序推进金融 科技 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扎实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和风险教育工作。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明确提出,资产管理领域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非标投资、刚性兑付、层层套嵌、资金池等操作手法极具金融行业特性,且信息透明度低、线下依赖度高,尽管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是这种业务模式比较单一,技术要求并不高,风险也更大。因此,导致很多资管机构行业 科技 化、数字化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成为趋势,不但百姓的理财观念需要更新,资产管理行业的模式也急需升级。”陈生强认为,在资管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一整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数字化水平。资管机构则需全面提升五大能力,即寻找优质资产的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投研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敏捷交易能力。
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业务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相继发布,同期多家银行相继宣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2019年被市场视为银行开启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元年。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说,目前我国资管产品中,银行系资管规模超过一半,其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对资管行业举足轻重。
刘桂平也强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未来发展必须培养强大的金融 科技 应用能力,依托先进有效的金融 科技 完成资管产品全生命周期、前中后台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做好客户管理和关系维护,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志晨说,金融 科技 将成为资管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行业实现从“经验投资+统计投资”到“科学投资+智慧投资”的转变,助力资管产品与投资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契合。
不仅赋能业务 科技 手段还有新任务
面对 科技 金融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货币环境比较宽松的状态下,总有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个人试图利用违规借来的信用进行交易,或谋求非法获利,该如何实现风险控制和资管监管?
金融壹账通投资一账通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潘玲表示,传统的合约管理模式存在人工摘录效率低、操作风险高且耗时长等痛点。同时,还高度依赖业务及法律人员定期人工查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合约履约情况难以监控,更难实现实时监控风险。要打破这些痛点,智慧型产品应做到“标准化、标签化、智能化、自动化、流程化”几点,用先进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底层资产穿透,规避合约造假风险;并进行智能比对和识别验真,进而实现合约管理全流程的线上化和智能化。
如金融壹账通推出的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合约底层资产要素入链,并结合密码学技术、独创的零知识证明库和可授权加解密等机制,实现底层资产的登记与追踪,使利益相关方实时清晰了解链上真实资产状况。该平台还将合约模版调用和编辑生成、签约、履约全过程在区块链登记,签约各方作为区块链节点,可自动同步合约数据,实现签约留痕和合约“保真”,奠定安全、可靠的交易基础,大幅降低交易风险等。
潘玲表示,现在各家金融机构都十分重视金融 科技 的赋能作用,但对于从业者来说,仅用 科技 对业务进行赋能还不够,尤其是内控流程不能仅靠纸面规定和人员自律,还要对经营管理也进行赋能。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让 科技 起作用。”中国 社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 ,而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金融改革将进入新时代。”
9. 板块异动丨两部门发文支持区块链产业 区块链概念股开盘走强
智通 财经 APP获悉,6月8日,受两部门发文支持区块链产业消息影响,A股区块链概念股开盘走强,截至发稿,新晨 科技 (300542.SZ)拉升20%涨停;爱迪尔(002740.SZ)、远光软件(002063.SZ)、四方精创(300468.SZ)、数码视讯(300079.SZ)、南威软件(603636.SH)、飞天诚信(300386.SZ)等股纷纷拉升上涨。
工信部、中央网信办7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到2030年,在各领域实现普遍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开源证券研报指:区块链正在走向价值互联网阶段,这是一个可信赖的实现各个行业协同互联、实现人和万物互联、实现劳动价值高效、智能流通的网络,将重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促进价值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